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語文建設通訊第89期 2008 年 5 月

 

香港學校 用普通話教中文 建議書*

 ── 建議時間表:十年內全面起動用普通話教中文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景嶺書院、香港拼音優化教學促進會、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

香港普通話專業學會、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以上漢語拼音序)

 

20081

 

 

目 錄

 

摘要..........................................................16

1. 引言..........................................................16

2. 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的理念.....................................17

3. 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的建議.....................................17

3.1 推行時間表

3.2 配套措施

3.2.1 政府方面  3.2.2 學校方面  3.2.3 香港考評局方面

3.3 寬免措施

3.4 普通話繼續作為獨立科目

4. 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的困難及解決方法...........................20

5. ..........................................................20

 

附錄1: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的成效(學校實例.....................20

1.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  2. 景嶺書院

3.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    4. 藍田循道衛理小學

 

附錄2:其他地區推行普通話(國語/華語)教學的經...............23

1. 台灣  2. 廣東省  3. 東南亞地區

 

附錄3:香港普通話教育發展的歷程1941-2007....................        24

 

 

摘要

語常會(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於 20071030 宣佈,撥款港幣兩億元,從20089月起,在中小學推行為期4年的“以普 通話 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每年有30所小學和10所中學參加,共160所中小學參加上述計劃。我們支持上述計劃的推行。我們認為,配合上述計劃的推行,教育局和語常會應進一步訂定全面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的時間表,使上述計劃不會半途而廢;學校也可以進行規劃,配合普通話教中文的全面實施。我們建議,香港學校在10年內全面起動用普通話教中文,並於25年內全面落實用普通話教中文。以下是我們建議的時間表。

 

時間表

級別

措施

預計效果

第一階段2008-2018

小四至中三

?學校以不同程度開展用普通話教中文。

?學校向語常會申請“以普 通話 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

?到2018年,絕大部分學校以不同程度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

第二階段2018-2028

小四至中三

?全港學校必須在高小和初中階段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

?用普通話教中文的班數不可少於50%,並於10年內逐步提升至100%

?到2028年,高小和初中全面用普通話教中文。

第三階段2028-2033

小一至中六

?全港學校必須在初小和高中階段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

?到2033年,中小學全面用普通話教中文。

 

1. 引言

  普通話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語,每一個中國人都要學會普通話。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學校應推行雙語教育,掌握兩文三語。

       回顧香港普通話教育的發展歷程:自1981年起推行為期六年的中小學“普通話科教學試驗計劃”(小學四年級至中學三年級);自1986年及1988年起,普通話科分別成為小學和中學自由開設的科目;自1998年起,普通話科才正式成為中小學的核心科目

       從1981年到現在,經歷了四分之一世紀,但普通話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大部分學生仍不能以流利的普通話與人溝通,社會上使用普通話的風氣也不普遍。隨着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加入世貿組織,普通話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但香港學校的普通話教學卻遠遠落後於社會需要。究其原因,是因為香港學校沒有採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沒有做到言文合一;而香港政府也沒有相應措施推動社會上使用普通話的氛圍。

  語常會(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於 20071030 宣佈,撥款港幣兩億元,從20089月起,在中小學推行為期4年的“以普 通話 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每年有30所小學和10所中學參加,共160所中小學參加上述計劃。我們支持上述計劃的推行。我們認為,配合上述計劃的推行,教育局和語常會應進一步訂定全面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的時間表,使上述計劃不會半途而廢;學校也可以進行規劃,配合普通話教中文的全面實施。

 

2. 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的理念

  翻開世界地圖,大家會發現,全世界華人地區,以及各大學所開設的漢語課,除了極少數例外,就只有香港不是用普通話教中文或漢語。用普通話教中文是理所當然,最正常不過的。用普通話教中文是香港應走的大方向。

“語同音、言文一致”是中國語文現代化一百多年來追求的目標,也是二十一世紀信息化時代的要求。現代漢語有口語和書面語兩種形式,口語就是普通話,書面語就是現代白語文。言文一致可以做到課堂語言和書面語言一致,避免學生用方言入文,提高學生書面語表達能力 (寫作能力)

用普通話教中文,學生天天說、天天練,普通話水平自然會不斷提升。學好普通話是國民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環,也是提高國民意識的不可或缺的舉措。用普通話教中文對提升學生的普通話能力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光靠普通話科的課堂教學是不足夠的。在世界範圍內,普通話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學生掌握普通話是一種財富,有利溝通和提升競爭力,也符合家長的訴求。

用普通話教中文符合國家的語言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 200111 起施行) 規定:中國的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其中第10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

針對香港學校的語言政策,我們認為應該推行“共同語教學”,而不是“母語教學”。中華民族的“共同語”是普通話不是粵方言。

香港已有不少學校用普通話教中文,如蘇浙學校(蘇浙小學及三所蘇浙公學)、福建中學、孫方中小學、孫方中書院、藍田循道衛理小學、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景嶺書院、天主教教區的學校以及絕大部分的國際學校和直資學校等。採用普通話教中文符合家長的訴求和社會的實際需要,採用普通話教中文的學校數目有上升趨勢。(詳見附錄1)

 

3. 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的建議

  語常會於20031月公佈的《提升香港語文水平行動方案》鼓勵具備足夠條件的學校嘗試採用普通話作為中文科的教學語言。香港特首 董建華 先生在2003年的施政報告也提到以普通話教中文是教育的長遠目標。既然政府已經肯定用普通話教中文的方向是對的,是教育的長達目標,就應該訂定推行的時間表和相應的配套措施。

 

3.1 推行時間表

  我們建議教育局從2008/09學年開始,在高小 (小四至小六) 和初中 (中一至中三) 逐步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容許學校根據各自情況,以不同程度 (如在某些班級或某些教節嘗試用普通話教中文) 開展用普通話教中文。我們鼓勵學校向語常會申請“以普 通話 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

  估計目前已有50%以上小學和30%以上中學以不同程度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我們相信,配合語常會未來6 (2008年至2014) 推行的“以普 通話 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越來越多的學校將會參加用普通話教中文的行列。到了2017/18學年,估計絕大部分的學校都會以不同程度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

  因此,我們建議教育局從2018/19學年開始,要求全港學校必須在高小和初中階段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用普通話教中文的班數不可少於50%,並於10年內逐步提升至100%。從2028/29學年開始,全港學校必須在高小和初中階段全面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並於其後五年內逐步推展至初小 (小一至小三) 及高中階段 (高一至高三)。也就是說,用25年的時間促使香港學校全面用普通話教中文。在此基礎上,鼓勵其他以中文授課的科目也用普通話作為授課語言。

 

時間表

級別

措施

預計效果

第一階段2008-2018

小四至中三

?學校以不同程度開展用普通話教中文。

?學校向語常會申請以普 通話 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

?到2018年,絕大部分學校以不同程度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

第二階段2018-2028

小四至中三

?全港學校必須在高小和初中階段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

?用普通話教中文的班數不可少於50%,並於10年內逐步提升至100%

?到2028年,高小和初中全面用普通話教中文。

第三階段2028-2033

小一至中六

?全港學校必須在初小和高中階段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

?到2033年,中小學全面用普通話教中文。

 

3.2 配套措施

 3.2.1 政府方面

(1) 大眾傳媒:香港以普通話和英語為官方語言,政府應在社會上推廣普通話,政府各級官員應帶頭多用普通話。政府有關部門當局應規定大眾傳媒 (廣播電台、電視台) 每天用普通話廣播的時數,並逐步增加,以便在社會上營造良好語境,使學生有更多聽、說標準普通話的機會。

(2) 師資培訓機構:政府應規定師資培訓機構,主修中國語文的師範生必須普通話達標才可以畢業。

(3) 經費補助及培訓:政府應為語文教師提供普通話培訓課程及用普通話教中文培訓課程。政府應為每所採用普通話教中文的學校,提供一名額外的以普通話為母語的語文教師 (或一名額外語 老師),協助推行以普通話教中文的工作,為期五年。此外,政府應每年提供10萬元給學校舉行各類型普通話活動 (如普通話日、普通話電台/電視台廣播、普通話演講/朗誦/講故事比賽、普通話文藝及戲曲欣賞活動等) 及英語活動,以創造良好雙語環境,增加學生接觸普通話的和英語的機會。

(4) 教材出版:政府應鼓勵出版社為中國語文教科書加注漢語拼音及提供普通話朗讀示範。

(5) 公務員入職要求:政府應規定英語與普通話都是公務員的入職要求,以便更好地為市民服務。

 3.2.2 學校方面

學校應進行規劃,安排語文教師分批接受普通話培訓。學校應規定語文科教師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在召開科務會議時用普通話,中文科教師與學生交談時也用普通話。學校在進行早會、週會及大型慶典時宜多用普通話。學校應鼓勵學生以普通話或英語為校園語言 (配合雙語教育),營造校園內說普通話和英語的語言環境。

 3.2.3 香港考評局方面

香港考評局應就全港性系統評估及中國語文科公開測試制訂粵方言區學生以普通話應考的評核標準,鼓勵學生以普通話應考口語及聆聽考卷。

 

3.3 寬免措施

  建議普通話科仍作為獨立科目,暫不宜合併於中國語文科內。因為教授普通話與用普 通話 教授中國語文是兩種不同的要求。中國語文課不是普通話課,教師有些方言或口音是可以接受的 (參考廣東省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的經驗)。對語 老師的普通話要求應該放寬。建議語文教師的普通話水平門檻是: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二級乙等或香港普通話教師基準試口語能力達標。此外,現時年齡40歲以上的語文教師可豁免以普通話教中文。

 

3.4 普通話繼續作為獨立科目

  2028/29學年以前,普通話仍作為小學及初中的獨立科目。在2009/10學年推行新高中課程的時候,建議保留普通話作為選修科目,取代中國語文科的“普通話選修單元”,因為大部分語文教師未具備能力任教“普通話選修單元”。

 

 

4. 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的困難及解決方法

推行普通話教中文最大的困難來自語文教師的心理障礙。解決的方法是為語文教師提供培訓課程及鼓勵學校之間和教師之間互相觀摩促進。此外,應規定新入職的語文教師必須普通話達標,以保証源源不絕的師資供應。

推行普通話教中文的另一顧慮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課堂師生交流會不會受到影響。一些學校的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很快就可以適應用普通話教中文。以景嶺書院為例,在中一開始階段,有半年適應期,教師在此期間也可兼用廣州話授課,而學生也可用廣州話答問。中一下學期之後,可逐漸採用普通話授課。此外,遇上古典篇章,教師也可採用粵語授課,利用廣州話較為接近古漢語的優點,以收更好的教學效果。

用普通話教中文的另一顧慮是全港性系統評估及中學會考的口語及聆聽考卷,學生如果採用普通話應考,恐會影響中國語文科總體成績。在香港考評局未調整評核標準(用普通話應考應有不同的評核標準) 以前,學校可容許學生以粵語應考口語考卷。如果學生平時慣於用普通話朗讀,他們所積累的現代漢語詞滙量會比較豐富,而語感也會比較強,對改用廣州話表達也不無幫助,談吐也會文雅一些,對學生的口語成績是不會有影響的。

 

5. 結語

要是大家肯定用普通話教中文的理念和大方向是對的,教育局就應該為學校訂定推行的時間表,以及提供相關的配套措施。我們相信,用普通話教中文必定可以提升學生的普通話能力和語文水平,同時也符合國家的語言政策。我們所提出的意見也許還有不成熟的地方。希望語常會及教育局更廣泛地徵求各方面意見,以便訂定一個更合乎實際的推行方案。

 

附錄1: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的成效(學校實例)

  香港已有不少學校用普通話教中文,如蘇浙學校(蘇浙小學及三所蘇浙公學)、福建中學、孫方中小學、孫方中書院、藍田循道衛理小學、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景嶺書院、天主教教區的學校以及絕大部分的國際學校和直資學校等。採用普通話教中文符合家長的訴求和社會的實際需要,採用普通話教中文的學校數目有上升趨勢。以下透過幾所學校的實例說明用普通話教中文所取得的成效:

 

1.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自2001年創辦至今,便是一所以普通話為主要授課語言的學校。

  在課程安排上,該校把中文科與普通話科合併為中文及普通話科。在授課語言方面,除了英語科外,其他科目以普通話為主要授課語言,以至早會時宣佈事項、校內廣播等也用普通話。

  該校透過“用普通話教中文”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多讀多寫,先說後寫,以讀帶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讀寫策略,讓學生達到“我手寫我口”的目的。同時,因為讀是寫的基礎和前提,寫是讀的發展和延伸。以閱讀引導寫作,以寫作促進閱讀。因此,該校相信在“用普通話教中文”的基礎上,如能在香港小學實行“中普合併為一”計劃,那樣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加好。

  由於香港學生對於普通話詞滙的用法往往受到廣州話的干擾,以致在寫作時,不能“我手寫我口”。自從該校實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的計劃後,效果可就不一樣,一方面,學生增加了聽說普通話翻譯成書面語的情況,學生受“港式中文”影響的毛病也相對減少。根據該校中文及普通話科教師反映,他們通過批改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此外,為配合“用普通話教中文,使聽、說、讀、寫四大範疇的教學效能得以進一歩改進及提高,該校於2004年參加由教育局(前教統局)舉辦的內地與香港中國語文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 ─“用普通話教中文,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計劃。在協作過程中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即圍繞某一寫作重點對學生進行指導及訓練。透過此計劃,該校老師都認為在有針對性的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充分掌握到閱讀及寫作的策略,學習選擇、篩選合適有用的材料,充實文章的內容,達到“我手寫我口”的目的,並為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

  總而言之,該校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計劃以後,無論是對該校中文及普通話科的老師,或者是該校的學生都有莫大的裨益。

 

2. 景嶺書院

  景嶺書院創辦於1994年。該校自創辦以來就以普 通話 教授中國語文科。首先在初中階段推行,現在已推行至高中階段(中四及中五級)。據 任教的 老師反映,學生的適應力很強,只要兩個月時間就能適應教師用普通話教中文。

  該校曾於1998年至2001年參加由語文基金贊助,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主持的為期三年“用普 通話 教授中文科對中學生學習中國語文的影響”研究計劃。該研究計劃採取 PMI 班(以普 通話 教授中文科 CMI (以 廣州話 教授中文科對照,及以追蹤式的跟進研究方法(從中一追蹤至中三。以下是研究結果的撮要:

研究結果發現 PMI 班學生的規範書面語表達能力(包括句子改寫和作文)的發展優於 CMI 班,其他語文能力表現沒有顯著差異。換言之,採用普通話作為中文科教學語言,並無窒礙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就態度及取向來說,經過三年學習,PMI 班學生接受普通話的比例逐步增加,而 CMI 班學生則有所下降,顯示越低年級開始用普通話教學,學生的接受程度越高,成效也越大。另外,PMI 班學生自我評估普通話水平,在聽、說能力方面皆有所提升,反映採用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有助於普通話能力發展。

  自該校推行普通話教中文以後,據校方觀察,成效顯著。教師反映,學生聽、說普通話能力很好,也慣說普通話。即使在內地交流,也能自信、流利、自然地與內地學生用普通話溝通。此外,校長指出,學生感激學校的普通話教中文政策,因為早期的畢業生多從事服務行業,他們的普通話水平好,較易找到工作。可見,普通話教中文不但能提升學生的普通話能力,也大大增加了他們的競爭能力。中國語文能力方面,教師反映,學生的寫作及說話能力有所提升,例如,說話及寫作時的用字較文雅和規範,文句較通順,語境意識也增強了。該校教師肯定採用普通話教中文的方向是正確的,此項措施對提升學生的中文水平和普通話能力都有幫助。

 

3.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

  孫方中書院於2002年由港九街坊婦女會開辦,全面推行普通話教學,即除英文科外, 其餘科目全部採用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以初中級別為例,以普通話授課之課時高達22小時/星期(1320分鐘)。校方也推動以普通話作為集會、校園生活及課外活動之溝通媒介。

  校監孫方中 BBS MBE 太平紳士早在四十多年前,已在蘇浙小學積極推廣普通話教學。她深信以普通話教中文,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並決心要將普通話教學推廣到全港。要達到這目的,必須要由少數學校起帶頭作用,以具體的成果獲取公眾認同。

  孫方中書院中文科與普通話科實施課程融合,不單獨開設普通話科。所有中文師資均具普通話基準資歷。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 陳瑞端 博士、 劉英林 教授、 陳榮石 博士曾訪校為中三學生進行普通話能力測試,而中文科也參與語常會“在香港中小學以普 通話 教授中國語文科所需之條件”研究計劃。多項研究皆顯示,以普通話教中文對學生語文能力有正面效能。

  孫方中書院於20075月接受校外評核,報告贊許學校普通話教學之理念深得師生認同,更高度評價學生之表現,相關評語包括:

? “學生普遍認同及能運用普通話作為溝通語言,表現不俗。”

? “教師切實執行學校的語文政策,能運用流暢的普通話教學。”

? “樂於以普通話與人溝通,表現具信心……學生在普通話相關的比賽和推廣活動,表現優異,成績堪稱彪炳。”

此外,全面普通話之教學環境,對學生語文及各文理學科之水平有正面提升作用。首屆入讀本校中一的同學,於2007年參加會考,均考獲佳績。中文科及格率接近九成,遠高於全港平均及格率17個百分點;考獲3級或以上的百分率為50,較全港平均數高6 個百分點。普通話科的及格率和優良率分別為94.1% 70.6%,分別較全港平均數高出 27.1% 42.3% 之多。在全部 14個應考科目中,13科的及格率高於全港的平均及格率,包括中英數三科。

  由此觀之,香港實已具備普通話教學之條件。在策略上,除實施普通話教中文外,也應鼓勵更多學校,向全面普通話教學的方向邁進。

4. 藍田循道衛理小學

  藍田循道衛理小學由香港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主辦,前身為“藍田循道小學”,於1968年創立。後因社區重建,在1996年另建新校,並命名為“藍田循道衛理小學”,是一所標準三十班全日制小學。

  藍田循道衛理小學自2000年開始推行普通話教中文。該校陳翠珍校長在《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Journal 香港教師中心學報》,Vol.52006年)發表了一篇論文:一間小學的經驗分享─由廣州話走向普通話教中文 A primary school’s experience of switching from Cantonese to Putonghua on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文章指出,香港自開埠以來,社會地方語言及中小學主流教學語言均採用廣州話。但該校自2000年開始,前後共用了五年時間,便將小學一至六年級中文科教學語言由廣州話改用普通話教學。文章分享其轉變的原因、及如何推廣以普通話教中文的信念,也介紹了具體的推行情況、解決困難的方法及成效等。

  該校先擬定以普通話教中文的方針,又資助教師修讀相關課程,營造學校語言環境。經過幾年推行以普通話教中文後,從中文大學的研究及教統局的外評發現,該校學生的普通話及中文的水平都提高了。

  文章建議,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盡快推動以普通話教中文,而政府應訂立明確的時間表,制訂相應的措施,學校則要訂立校本政策,因應校內師資情況而部署,這樣才能成功。

 

附錄2:其他地區推行普通話教學的經驗

1. 台灣

  台灣曾經歷過半個世紀的日本統治,在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重回祖國懷抱。當時教育界要從日語教育過渡到國語,但民間又不懂國語,教師們已自發利用下午課餘時間,找漢 老師學習,第二天就現學現用。而政府於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正式在台灣推行國語運動,從政府公務員開始,到學校教育,到出版發行、民間活動,全面要求以國語發音。各級師範學校均設國語科目,另設國語專科,培養國語師資及國語推行人員。推行辦法還包括編印兒童及通俗書刊,以用語體文為原則,酌加注音符號。

  於是從四十年代,國台語並用,五、六十年代禁用日文日語,到七十年代限制台語播音,國語已普及民間。惟今日台灣本土意識抬頭,開始覺察台語文化的珍貴,縱使語言不應有人為的政治鴻溝,然而語言是為了要溝通,台灣國語的普及率值得肯定。

 

2. 廣東省

  方小燕在“廣東省普通話教育簡況”(《集思廣益》(三輯):普通話學與教的實踐與探討;香港教統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2003年)一文中介紹廣東省推行普通話教學的經驗:

 

 

廣東使用普通話教學經過了幾十年的艱苦努力。雖然在80年代後期,大城市裏還有用方言講實驗公開課的現象,但在90年代以後,各個學校加強了用普通話教學的要求。開始,教師在課堂範圍裏說,比如語文課,生字詞、朗讀要用普通話,解釋可用方言,逐步過渡到課堂上全部用普通話教學。目前全省高等院校、縣城以上的中小學校已基本達到普及普通話的第一階段的目標(教學活動和集體活動使用普通話)

 

3. 東南亞地區

  東南亞(舊稱南洋)華人社區,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即受中國新文學運動、國語運動影響,積極提倡國語(現稱華語)。即使當時師資缺乏而且錄音設備尚屬奢侈品,但到了二戰前後,一般華校華人子弟已能說華語,華人華僑青年,回中國(包括台灣)升學的,都能用華語溝通,沒有語言上的隔閡。

  新加坡自1979年起推行華語運動,採用漢語拼音教授華語(普通話),推行簡化字。新加坡每年都舉辦華語月,由政府最高領導帶頭說華語。新加坡政府規定電台、電視台必須用華語廣播。新加坡政府實施“英語 + 母語”的雙語教育政策,對華人來說,就是必須同時學習英語和華語(普通話),而不是英語和方言。新加坡政府所推行的雙語教育政策取得了令人艷羡的成效。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新一代的新加坡華人,都能說流利的英語和華語。新加坡政府推行華語的經驗值得香港政府參考。

 

附錄3:香港普通話教育發展的歷程 (1941-2007)

1941 部分小學開始設國語科或國音科

1952 本年起舉行中學會考,設有國音科(Oral Kuoyu, 作半科計)

1953 蘇浙小學成立,學校以國語為教學語言

1965 末屆國語科會考

1970年代,香港高等院校及其校外課程部、民間團體陸續開設普通話班

1974 教育署成人教育組中文夜學院為小學教師開設國語興趣班

1976 民間推普團體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創辦 *

1979 香港中國語文學會成立 *

1979 香港中國語文學會和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聯名向教育署及香港考試局提交《香港中學會考增設國語科建議書》*

1981 教育署進行小學普通話科試驗計劃

     (1980年起開設小學普通話教師培訓課程,共33講,66小時。)

1982 語文教育學院成立,中文教師復修必修普通話

1984 教育署進行中學普通話科試驗計劃

     (1983年起開設中學普通話教師培訓課程,共33講,66小時。)

 

1985 香港中國語文學會聯同香港五所高等院校舉行“普通話(國語)教學與測試研討會”*

1986 普通話科成為小學自由開設科目

1987 孫方中小學成立,學校以普通話為教學語言

1988 普通話科成為中學自由開設科目

     考試局舉辦首屆普通話水平測試

1989 教育署發表《檢討提高語文能力措施工作小組報告書》,提出普通話的重要性

1990 考試局舉辦首屆普通話高級水平測試

1993 政府宣佈成立語文基金,提高中文(包括普通話)及 英文水平

1994 教統會發表《檢討語文能力小組報告書》,提出語文基準試

     香港教育學院成立,為普通話教師舉辦復修課程

     景嶺書院成立,學校以普通話為教學語言 *

1996 本港引入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

1997 特首提出“兩文三語”教育目標

     政府撥款3,000萬元訓練普通話科教師

1998 普通話科採用新課程,並成為中小學核心課程

     中學會考增設普通話科

     語文基金資助“用普通話教中文科對學生中文能力影響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

     普通話水平測試引入電腦測試技術

1999 首間官立中學試用普通話教中文

     14所中學及13所小學採用普通話作為中文科教學語言(語常會公佈資料)

     語常會表示研究用普通話教中文的試驗

     調查反映中文教師憂慮用普通話教中文增工作量

     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公佈普通話教師基準試內容

     教育署表示設有普通話科中、小學分別為94% 97%

2000 首屆中學普通話科會考

     語常會津貼普通話科教師修讀普通話沉浸課程

     優質教育基金資助“用普通話教中文試驗計劃”

     政府邀請大專院校舉辦普通話科教師基準訓練課程

     香港中文大學招收學位教師教育文憑(普通話主修)學員

     香港中文大學開辦高級教育文憑(普通話教育)課程

     嶺南大學調查顯示港人懂聽懂說普通話分別佔40% 31%

2001 考試局舉辦教師語文能力評核試(普通話及英語)

     大專院校舉辦普通話科教師普通話能力訓練課程(基準能力訓練)

     語常會津貼職前普通話及中文教師修讀普通話沉浸課程

     課程發展議會發表中國語文教育諮詢文件,首次將“用普通話教中文”定為遠程發展目標

     教育署為中小學生舉辦夏日普通話營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舉辦香港第一屆“普通話日”

2001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開課,學校以普通話為教學語言。 *

2002 立法會關注普通話,促請政府研究及推動普通話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舉辦普通話教育文學碩士學位課程

     語常會津貼在職中文教師修讀普通話沉浸課程

     教統局規定職前普通話科教師及教育學士學位課程主修中文教學學員須修讀沉浸課程,由該局資助

     政府推出50億元持續進修基金,普通話課程在資助之列

     95.5%中學 98.7%小學開設普通話科(教署統計資料)

     8%中學 6%小學全部或部分班級用普通話授課(教署統計資料)

     語常會撥款500萬元資助舉辦“普通話月”活動

     首席法官李國能裁定普通話亦為法定語言

     嶺南大學調查顯示港人懂聽懂說普通話分佔54.3% 40%

     教育統籌委員會發表高中學制檢討報告書,未來新高中中國語文科設普通話選修單元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開辦,是全港首所以普通話為教學語言的津貼中學。*

2003 語常會發表《提升香港語文水平行動方案》,鼓勵學校用普通話教中文

     教統局撥款資助普通話科教師修讀增潤課程

     語常會撥款500萬元資助舉辦“普通話月”活動

     考試及評核局成立工作小組,研究設立普通話基本能力評核試

     語常會進行在中小學實踐用普通話教中文研究

     考試及評核局公佈2007年中學中文科會考增聽說考核,考生可選用普通話應考

2004 教統局撥款資助普通話科教師修讀增潤課程

     語常會資助中文科教師修讀普通話沉浸課程

     語常會撥款500萬元資助舉辦“普通話月”

     參加考試及評核局主辦的教師語文能力評核試(普通話)的人士大幅增加

     參加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的人士大幅增加

     新高中中國語文科普通話選修單元訂“普通話傳意和應用”及“普通話表演藝術

2007 語常會撥款2億元,從20089月起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共160所中小學參加上述計劃

 

[附錄3由何偉傑、許耀賜整理,並由《香港普通話報》和《語文建設通訊 (香港) 》編輯部稍作增補。有星號(*)的條目表示與本建議書聯署團體學校有關。]     

 



* 本建議書已於 2008116 提交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 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

本建議書內有“起動”二字。有人認為應該用“啟動。也有人認為“起動”、“啟動”意義相通; 並引《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4) 為據; 且認為“啟”有開始的意思,“十年內起動”代表可以在不同時間起步, 但不是共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