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語言香港論壇 試刊號 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2008年8月
|
發刊詞:本會於2007年初, 已有意創辦一份面對香港的“語文論壇”, 後因故未能實行。現在2008年8月, 乘奧運“加油”之風, 嘗試“試刊”。內容分兩部分:1. 論壇, 希望大家支持。刊名暫定為“歷史語言香港論壇”, 意念來自“歷史語言研究所”, 因為語言和歷史不能分, 今年也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80周年; 2. 會訊。
[消息] 姚德懷、許耀池 參加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
2008年7月17日
, 姚德懷、許耀池 應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 之邀, 出席了該委員會的一次特別會議, 會議的主題是“中學教學語言”。會議主席為本屆教育事務委員會的主
席曾鈺成
先生。出席會議的有各教育團體代表近40人。教育局 孫明揚 局長, 黃鴻超 常任秘書長以及楊森、張文光、余若薇、劉慧卿 等立法會 議員也出席了會議。
姚德懷、許耀池 事前提交了書面意見如下。
[書面意見1] 目前處境:母語教育政策不能放棄 許耀池
母語教學對學習的好處不用多說,從中文中學學生在會考、高考中各科都取得到佳績已是有力的說明。奈何當年在欠缺妥善的安排下,又不顧學校和家長的反對,便急急推出母語教學政策,結果在教育界引起「中中」、「英中」的標籤效應。
現在教育局正就教學語言政策的「微調」諮詢各大教育團體,本會認為推行母語教學的政策絶不能放棄。若允許各學校以分班、分科、分時段等形式增加英語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增加接觸英語的機會,消除學生抗拒英文的心態,並淡化標籤效應對學校、學生的影響,尚無可厚非,但政府當局必須制定完善的監察機制,堅守「學生能力、教師英語水平及學校配套設施」三大原則,不然,香港的教學語言將走回舊路,這絶非香港學生之福。
[書面意見2] 中期方向:提高普通話在香港的地位 姚德懷
感謝曾鈺成主席召開特別會議, 讓大家有機會討論“中學教學語言”問題。
本人認為, 香港中學教學語言問題是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關於具體細節, 現階段可討論的餘地恐怕不大。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須要盡早解決的, 恐怕是一些原則性的問題, 一個方向的問題。
主
席
先生曾在
2007年2月22日
的《星島日報》發表文章, 提出了三個問題, 都是重要的。它們是
1. 中英文學校的劃分問題; 2. 普通話在教學上的位置;
3. 對非華語學生的教學語言政策。
您在這篇文章最後說:“這幾個問題, 都沒有簡單的解決辦法; 如果有, 當局自當早就採用了。要行政長官候選人提出解決方案, 是過分苛求。不過候選人起碼應該知道問題所在, 顯示解決問題的決心, 並且指出尋求解決的方向。”
我完全同意曾主席說的, 應該有個解決問題的方向。這個方向, 依本人看來, 應該是“提高普通話在教學上的地位。”
其實, 總方向早已有了。
2002年1月23日
, 立法會通過議案, 促請政府制訂有效措施, 改善市民使用普通話能力。 本屆立法會有跟進嗎?希望教育事務委員會能起帶頭作用, 採取措施, 改善市民使用普通話的能力。
這次教育事務委員會的來信說“倘貴團體的代表打算以普通話向事務委員會陳述意見,請事先給予通知, 以便作出所需安排”。本會會員對此甚感驚訝。
普通話是我國的共同語。在香港立法會 教育事務委員會 發言, 竟然需要作出特別安排, 可知普通話在香港的地位之低落。
本人曾於
2008年3月16日
參加一個“教學語言政策研討會”, 研討會主題是“如何利用教學語言令學生中英兼擅?”該研討會的邀請信和程序上說明“語言:廣東話”。我在研討會上說應該提高普通話的地位。講者之一的教育局副秘書長
甯漢豪
女士說會跟進。但至今好像還沒有下文!
教育局局
長孫明揚
先生曾表示, 期望10年內, 全面提升小學生英語水平, 屆時所有學生升中時可中英兼擅。大家知道, 10年內沒有可能使升中學生都掌握普通話。在孫局長的思維裏, 大概普通話連個影子也沒有, 普通話不算是中文。
如果本屆立法會真的沒有跟進6年前已經通過的議案, 教育事務委員會也真的應該促請立法會, 再次促請政府制訂有效措施, 改善市民(尤其是香港教育界)使用普通話的能力。
現在香港正面臨一個新的時期:2008年6月, 兩岸關係豁然開朗。香港人又在擔心會不會被邊緣化。一般香港人的考慮總是在經濟層面, 很少人會從語言文化的角度來看問題。我認為, 從語言文化的角度來看, 未來大陸人民和臺灣人民、東南亞華人相互之間更容易溝通, 雙方更容易融合。因此不僅在經濟層面上, 在語言文化層面上香港也將被邊緣化。
同樣在2008年6月, 香港的語文教學再次陷入困境。人們仍舊以香港為本位, 為中小學的教學語言該用英語呢還是粵語呢爭論不休。在這類爭辯中, 普通話一直是被遺忘的、是完全沒有地位的。我們認為:隨着大陸 臺灣進一步融合, 香港正面臨一個新的時期。如果教育界仍然不加強重視普通話教育, 仍然不加大加快普通話教學的力度速度, 仍然不在多數科目中引進普通話教學的元素(不僅是“普通話”單個科目而已, 不僅是“普通話教中文”而已), 那末在可預見的將來, 香港年輕的一代, 將是深受其害的一代, 將是被邊緣化的一代!
港人常說香港是國際城市。未來, 國際上使用中文的場合越來越多。如果香港的中文仍是沒有普通話成分的中文, 未來香港何以自處?
最後, 讓我引用史丹福大學
孫朝奮
教授
2007年7月23日
對香港的贈言 他說:“香港不應分中中、英中, 應該發展英語、普通話雙語並重的教學。……既然本港九成人說中文, 就應該提供完全以中文授課的大學課程及文憑, 供中學階段沒有接受英語授課的學生”。他又鼓勵普通話教學, 建議根據學生能力, 從小學開始以普
通話
教授不同科目, 最後推展至中學全科以普通話或英語教學,“香港的兩文三語, 成功與否, 在於小學教育”。
孫
教授的話有啟發性, 值得大家進一步探討。
2008年7月17日
會後附記 姚德懷
我
和許耀池
老師在會上, 由於時間的規定, 總共只作了三分鐘的發言。我用普通話發言, 也是全場惟一以普通話發言的參會者。大家從上文可以看到, 我的發言內容其實是遠瞻性的, 與目前的議題關係不大。然而我發言完畢, 竟然得到了不少掌聲, 而且也是會議全場惟一得到掌聲的發言者。因此我深信, 香港的語文問題值得大家深入探討。目前的決策者, 有如走馬燈, 怱忙上台, 怱忙“拜拜”。他們的 IQ 實在不敢恭維。有些議員也說, 真正的要討論問題, 三日三夜也不夠!
香港的許多問題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語文問題也是如此, 深入的討論都離不開歷史。因此本刊名為“歷史語言香港論壇”。
香港真正的語言工作者,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