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文學論衡第18-19期 2011 年 9 月

 

 

陳湛銓少作《修竹園詩近稿風格承傳之研究

 

程中山*

 

 

1. 緒論

陳湛銓 教授 (1916-1986) [1] 以詩文影響香港文壇極大。其早年以詩鳴世,中年以來講疏《易經》以及陶淵明、杜甫、蘇東坡、黃山谷、元遺山等諸大家詩歌,述作兼擅,廣播詩歌種子,影響深遠。

陳湛銓一生詩歌數量超過萬首,集中在早年及晚年兩期,而中年來港後,作品不多,後因事幾乎十餘年不作詩,自七十年代後期詩興重燃, [2] 一年千首,據稱至198410月,其詩作已增至二萬三千餘首,直逼三萬首。 [3] 1987陳湛銓 教授事略〉謂「修竹園詩三萬六千餘首」, [4] 數量之多,凌轢今古。近十年,學界開始研究陳湛銓詩及詩論, [5] 並集中談論其晚年之詩,對於早年詩作鮮有詳究,蓋其早年詩集尚未刊行。

陳湛銓早在四十年代已以詩著名廣州,其後居港三十餘年亦恆以「少日詩名壓廣州」自負, [6] 可是早年詩集一直秘不視人。甚至陳湛銓晚年詩作萬篇,對於少作亦十分自賞,屢云「矜煉風華歸少作」、 [7] 丰華矜鍊少年詩」、 [8] 「矜煉風華少日吟」等 [9] 可見一斑。而詩友亦對其少作讚不絕口,如劉士瑩〈陳湛銓《修竹園詩集》序〉云:「(陳湛銓)陸續由篋中出其積稿,以示吟朋,胥皆其於聖戰時,酣歌高詠,聲裂坪石,氣騰赤水之什。觀者莫不為之驚心動魄焉。」 [10] 吳天任〈《修竹園近詩》序〉云:「湛銓前詩,奔走亂離,竄身兵火,皆從實事實感。體驗吟成,故情必真而語必摯,幾已臻極,較之近半歲閉門積憤傾吐之作,豈遑多讓?而僅以摘句附見,寧非大可惜耶?」 [11] 吳天任所提及「摘句」,乃指陳湛銓曾摘錄少作的佳句為「修竹園詩前集摘句圖」,附於1978所刊的《修竹園近詩》之後,並有自識云:

諸弟子以拙作《修竹園詩前集》四冊祕不肯視人,雖云將整理付印,而究以何種方式版行,且未能定,何時得細覩耶?知頃先以今歲近詩面世,切欲稍知前詩一二求為修摘句圖坿於近詩之末情不可卻矣初欲使李鴻烈弟就其意摘之,但手稿不能出門,又恐其未必克諧我心也。故於西聖及新曆元旦假期間自寫之。 [12]

可知其早年詩集《修竹園詩前集》,存而未刊,僅摘句先行,成為現在比較容易管窺陳氏少作之處。陳湛銓識語所云手稿四冊,實由其五兄陳湛燊 (1910-1962) 多年鈔錄而成。2002年,陳湛燊哲嗣 陳汝柏 先生〈雙絕詠〉自序曾交代鈔錄的經過云:

壬午夏,樂生弟﹝按:陳湛銓長子﹞璧還先君所鈔錄湛銓七叔父《修竹園詩》手稿前集四冊,此稿先君由丙戌(一九四六)年間寫起(先是用自來墨水筆單行紙寫成一冊,後再用毛筆鈔錄,集則用集大莊訂製之直線箋紙共六冊,叔父稿用四冊),時寓西營盤海旁之木樓。……先君鈔錄叔父詩,仍未稍輟,至庚寅歲始交歸叔父自錄。自丙戌至庚寅五年間,共鈔錄詩逾千首。第四冊只寫得十餘葉,共六十一首,餘後叔父自錄。 [13]

陳汝柏詳述前集四冊由其父於丙戌年 (1946) 至庚寅年 (1950) 五年所鈔錄,然後由作者自錄。然而,自陳湛銓下世以來,各方友好積極謀刊其遺稿,可是一直未有下聞不過,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善本室藏有《修竹園詩近稿》鈔本一冊,是陳湛銓1941的詩集,屬於少作。此鈔本雖曾為研究者提及,但限於善本關係,而無人探討。筆者認為陳湛銓生前不刊少作,此鈔本正可窺探其少日詩風的面貌,或可補充學界研究的不足。本文將考察鈔本的鈔成背景,並探述陳氏早年詩歌淵源、師友交遊及題材風格,以為研究者提供一些參考。

 

2. 《修竹園詩近稿》的鈔錄與流傳

2.1 鈔錄

《修竹園詩近稿》一冊,毛筆行楷鈔錄,卷首書名下注明「卷壹」,並編年為「辛巳,可知鈔本乃鈔1941 (辛巳) 之詩,屬於第一卷。封面有署名「陳燊「辛巳春初」的題簽,陳燊即陳湛銓五兄陳湛燊,可知鈔本始鈔於1941年初春,比起1945年始鈔的前集四冊還早四年。

題簽雖署「辛巳春初」,但所鈔〈辛巳潤六月生朝九首〉、七月廿二日〉、〈坪石中秋〉等詩已是1941年夏秋之詩。因此「辛巳春初」只是開始鈔寫的時間。又按:194010月中山大學自雲南省遷校至廣東省樂昌縣,而鈔本前部分所收〈道廣州灣赴粵北〉、〈廣州灣作〉、〈初發廉江〉、〈赴欝林〉、〈舟發桂平〉、〈夜發桂林〉、〈赴坪石〉數十首紀行詩,俱是陳湛銓前往坪石的作品,詩內所云皆春秋情景,足可證明鈔本確為陳氏1941年春初至中秋期間的作品。

鈔本置卷首為〈偕秀琦赴陸羽小飲有邀為詩者率成二章〉,而「修竹園詩前集摘句圖」的摘句第一首為1939年〈將自港如滇,諸朋好招飲市樓,賦此為別〉,並自注云:「此是前集之第二首,首篇是五言古,句句韻,前一年作,余存詩自二十三歲始。」 [14] 據此可知鈔本與前集四冊錄詩不同,鈔本屬於鈔錄1941年詩的選本,前集四冊則為足本。今前集四冊未刊,鈔本自然有其不可代替的價值。

鈔本的鈔者陳湛燊,據其子陳汝柏介紹其營商於南北行,好書法,能詩, [15] 著有《湛廬詩草》,與陳湛銓以兄弟友愛見稱。 [16] 陳湛銓讀大學時,正值抗戰期間,廣州不久便淪陷,故遇暑寒放假,多來港依靠其兄,如〈五兄自港畀詩以褱次均卻寄〉起句云:「三年不臥故山秋,短翼長風幾滯留。」 [17] 此為鈔本的最後一首詩,又陳氏於辛巳春初已離開香港,因此鈔本大有可能是陳湛燊鈔錄其弟於1941年寄贈之詩,故作品不全。1978年陳湛銓追述其曾於1939年刊詩集一事,但不及1941年的鈔本, [18] 筆者認為鈔本只是鈔錄百餘首詩的選本,所以作者沒有在意。

 

2.2 流傳

為何鈔本收藏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鈔本卷首卷末均鈐有「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所藏」、「水雲樓主曾藏」之印。水雲樓主,即前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館長 君葆 (1898-1982),鈔本當為其舊藏,後歸圖書館。 君葆能詩文,於四十年代便欣賞陳湛銓詩。19456月, 君葆接手《華僑日報》「文藝週刊」版主編,編輯文藝作品,並連載自撰的〈水雲樓隨筆〉,其中有〈讀「修竹園詩」〉一篇,正是讀陳湛銓詩的筆記,為其臨時因稿件不足而補插之稿, [19] 文中透露其讀詩的始末:

和陳湛銓 先生素未謀面,只從一位姓李的朋友知到[]他能詩,並且也 從李 君那裏看到他的《修竹園詩稿》,因而不免想見其為人,「心為嚮往」。 饒固菴 先生在序裏說:「接其言,溫然儒雅。」而我卻連這一個接談的機會也沒有,於是不覺有些抱怨「時難年荒」起來了。 [20]

君葆當時不認識陳湛銓,只是因詩而慕其人而已。文中提及「姓李的朋友」,很大可能就是 君葆的好友李景康 (鳳坡,1890-1960)。李景康素喜陳湛銓的才學,五十年代初推薦主講學海書樓。 君葆只提及於李姓朋友處所見「《修竹園詩稿》」而「心為嚮往」,很可能因此借去詩稿而留藏水雲樓,最後歸藏港大圖書館。另外,當 時陳 君葆曾據此詩集,選登若干作品於「文藝週刊」副刊,如:

 

 

詩題

  登載日期

1

〈細讀玉谿生詩二首〉、〈坪石中秋〉

1945107

2

〈舊遊〉、〈題可城手冊〉

19451028

3

〈野行〉

1945114

4

〈遣興〉

19451125

5

〈初夏偶得〉

1945123

6

〈五兄自港俾詩以懷次韻郤寄〉

1945129

 

因此可見陳湛銓詩歌於1945年便在香港報紙上刊流傳,當時孔教學院副阮長葉次周 (佩瑜,1875-1952) 見〈野行〉篇,大為欣賞,便作〈 和湛銓 君「野行」原韻〉以神交之,作品亦載報上。 [21]

 

3. 從《修竹園詩近稿》看陳湛銓的詩學淵源及少日交遊

3.1 受李商隱、嶺南近三家詩風影響

《修竹園詩近稿》凡錄五古19首、七古14首、五絕5首、七絕10首、五律32首、七律74首,都154首。由於鈔本僅由1941年初春鈔至中秋為止,屬於陳湛銓大學時期的作品,雖為少作,但如上文提及其曾於1939自印詩集,故鈔本並非其最早之詩,所以要探究其創作歷程,還要從其1978所作〈紀事〉說起:

力學乃在失怙後,蟫書四十七年矣。其前九載憶初詩,不知此道有綱紀。

甥兒夏日團扇搖,中有文人畫山水。興來落筆題四句,姊倩見之初頗喜。

其人實甚有詩材,可惜平仄未諧耳。二姊不日復歸寧,傳語云云足可恥。

即攜唐詩三百首,到無人處細端視。字字平仄調分明,旁注無訛知所以。

旋聞詩自有別材,非關多書與窮理。因之妄作十餘年,氣格卑卑聲靡靡。

後來穗垣進南學,朋儕往來頌聲起。相逢呼我是詩人,聖戰開端筆驅駛。

無何滇南祝師至,講貫褒之甚鍾美。於時詩學出伊何,少陵劍南玉谿子。

三家開我本無差,差在我詩鹹而已。祝師爾乃大藥加,逆溯清波論源委。

前修諸作時雜陳,於中取捨別朱紫。研磨歲半卒所業,「江樓十月」謂勝己。

至今三十又七年,寓樓傾吐掃前軌。祝師仙去十年過,世有何人見涯涘。

丁戊開篇詩興酣,真氣高風相表裏。一千五百四十首,寫祝時流任臧否。 [22]

此詩為陳氏晚年自述詩學歷程之作,可知其九歲曾據扇圖題詩,姊夫指其作不諧平仄,遂藉《唐詩三百首》自學作詩,詩風只「氣格卑卑聲靡靡」。入大學後,創作不斷,聲名噪起,同學皆以詩人呼之。 [23] 直至詹安泰 (祝南、無庵,1902-1967) 赴雲南任教中大後,從其學詩,造詣大進,陳氏自云當時其詩受「少陵劍南玉谿子」的影響,現存鈔本自可一證。而「三家開我本無差」,即指其早年詩歌受到近代嶺南梁鼎芬 (節庵,1859-1919)、曾習經 (剛甫,1867-1926)、黃節 (晦聞,1873-1935) 三家的影響,三家乃民國廣東最有成就的詩家,很多後進均曾手摹心追,陳湛銓自不例外,亦潛翫三家詩,取徑晚唐而入北宋,幾十年後更公開講論三家詩。就其學曾習經而言,如鈔本〈春寒四首用曾剛父均〉其一云:

癡絕寧能測淺深。微陽醉起獨愔愔。望中花絮還搖曳,夢裏樓臺轉鬱沈。

靜水有靈應洗髓,寒風如舊不關心。江南今日須哀賦,難喚蘭成且自任。 [24]

四首詩是唯一被鈔入「修竹園詩前集摘句圖」的鈔本作品,以鈔本一百多首律詩來看,選入比例極低,可想而知現行摘句圖選摘之精。「靜」,「摘句圖」作「淨」。其他三首,亦見修改,而且動作很大,如其三的頷、頸二聯云:

中綦自罷如雲想,秦暴人傳與虎興。藏海珊瑚迷佳所,無牙鼷鼠飼春鐙。(鈔本)

真有清時甘馬走,漫誇吾漢以龍興 (漢以龍興用班書)。寒來白鶴能知事,別後春蛾不到鐙。(摘句圖) [25]

此詩原為平起式七律,後被改成仄起式,除韻腳外,字句俱變,改動極大,蓋陳湛銓早年曾已力改舊作,有詩為證, [26] 因此鈔本保存了詩歌的原始面貌,價值頗大。而詩乃和曾習經之作,騷雅悱惻,可媲美原作,摘句圖自注云「晚春,寓居坪石清洞作。先 師詹无盦 先生時與余比鄰而居,覽此四章,謂騷雅蘊藉處與蟄庵伯仲,而氣力且勝也 [27] 可知詹安泰曾讚許此四詩。

另外,陳湛銓早年詩歌亦受黃節的影響。如〈有感〉:「飲恨真何必,思飛亦大難。本來妾薄命,姑問汝何安。習苦蓼蟲業,高標鄭女檀。曼辭容自飾,不與俗人看。」 [28] 「亦大難」、「習苦蓼蟲」諸用語,分別襲用黃節名作〈歲暮示秋枚「來日云何亦大難,文章爾我各辛酸。〈我詩「習苦蓼蟲惟不徙,食肥蘆雁得無危。」 [29] 又如〈景度師挽詞五首〉其五「投荒空自望江湄。客路棲遲賸五噫。未副生平惟許我,偏多懷抱得陳誰。愴神讀罷淒長夜,噓氣成吟盡短詩。晚節高風撑闕里,萬人齊泣最高枝。」 [30] 同時期未入鈔本的作品〈坪石冬至後十日「短筆支懷抱,寒風問起居 [31] 亦明顯脫胎自黃節〈南歸至滬寄京邸舊游「無多懷抱將銷歇,已換寒溫問起居,〈我詩「欲窮世事傳他日,難寫人間盡短詩」。 [32] 然而晚年陳氏作〈刈葭〉等詩大力貶抑黃節,持論明顯與早年大相徑庭,此或為其遲遲未刊少作原因之一。

至於梁鼎芬,陳湛銓晚年大讚其詩, [33] 曾撰專文賞析,梁氏詩兼唐宋,極為深刻淒怨,陳湛銓早年詩歌亦明顯有此特徵。

 

3.2 詹安泰與陳湛銓

陳湛銓於19378月入讀中山大學中文系,19417月畢業。 [34] 期間從李笠(雁晴)、陳洵(述叔)、古直(公愚)、石光瑛(太始)、詹安泰(無庵)等鑽研考據、詩詞、經史之學。其中詹安泰對陳湛銓詩歌影響最為深遠。

詹安泰,廣東饒平人,早歲肄業國立廣東大學,畢業後任教潮州韓山師範、金山中學等,與北方龍榆生、曹緗蘅、盧前、夏承燾等詩家學者往來,又近挹邵次公、陳石遺等諸前輩,以詩詞鳴世。著有《無庵詞》、《鷦鷯巢詩集》。1939年,詹安泰任教已遷校雲南的中山大學中文系後,才學識見及詩詞創作,備受敬重,而陳湛銓與同學羅慷烈(1918-2009) 遂拜門下學藝,並分約研究詩文及詞曲。 [35] 當時,陳湛銓以詩見譽師友,更勤向詹安泰請益,詹安泰曾作〈學詩一首眎湛銓〉先自述平生學詩經過,後讚揚陳湛銓的聰穎云:

……陳子喜讀書,後生足可畏。種木待成林,更有千秋計。為詩日不輟,苦心欲孤詣。譬彼當春花,照眼能娟麗。譬彼過澗泉,圓朗殊悅耳。生具長爪癖,略同都官嗜。年力正富盛,寧知後所底。我思造之深,為言詩如此。嗟我垂垂老,子其矢此志 [36]

詹安泰以春花泉水盛喻陳氏之詩娟麗圓朗,「生具長爪癖,略同都官嗜」,即比同李賀、鄭谷的嗜詩。陳湛銓〈坪石雜詩十首〉其六亦自云:「自分安詩癖,寧甘屈縉紳。未容攀李杜,豈是學黃陳。吾已無他事,誰能似此真。天涯閑顧望,曾不見輿薪。」 [37] 〈本喬索詩率以為贈〉云:「閉門覓句愁成癖,嗒喪無因似子綦。」 [38] 均可見陳湛銓耽詩之癖。自受詹安泰「祝師爾乃大藥加,逆溯清波論源委」後,陳湛銓開始不獨追求「娟麗圓朗」的晚唐詩風,而且兼宗宋人,其晚年〈漫成〉回憶云:「少日詩篇愛玉溪。祝師捧喝拆危隄。長懷澒洞波瀾闊,傅粉施朱格易低。」 [39] 「宗師无盦舊教我,高視闊步追東坡」, [40] 詹陳二人,以詩相砥礪,日夜不休,十分相得,如詹安泰〈夜與湛銓談詩,余拈靜之一境為詩中高格,湛銓欣然有會,作此貽之〉云:

廿年習靜愛更深。至味到喉時一吟。舞鏡羣花棲獨念,生山萬籟入孤斟。

不容短榻長搖膝,誰識中情與撫琴。避熱未妨高敻共,白雲峰外有遐音。 [41]

師弟二人排夜論詩,標示詩學靜境高格。此詩瘦硬生新,拗折遒煉,乃近宋人之格。陳氏亦作〈次均无盦師拈靜境見貽之什〉云:

平夷能即始功深。坐悔頻年放浪吟。漫折尺棰取其半,每於微物見春心。

劫餘指甲如成奏,潛老淵魚出聽琴。此境而今問誰到,佇看柔綠換花陰。 [42]

詩題標明次韻,而「心」、「陰」韻腳卻與詹作「斟」、「音」明顯不同,由於鈔本抄在1941年,想必詹作後來曾易改之故。此詩婉秀清勁,亦為宋詩之格。由於陳湛銓為詩功力大進,詹安泰賦〈湛銓郵寄近詩,詩力邁進,大喜過望,即次其見寄均答之,聞港中盛賭詩,以吾湛銓之作,直可令百輩捲旗降耳〉一詩勗勉云:

隨緣舊喜賦群狙。老作詩傭律轉疎。肯信文通還色筆,欲呼叔起釣江魚。

情懷一往成孤窅,門戶千方待掃除。且賦雙環與賭唱,平生所待總非虛。 [43]

詹安泰以「直可令百輩捲旗降耳」、「平生所待總非虛」的重筆,用江淹之才、侯喜(叔起)的典故,加以期許。 [44] 此詩未入《詹安泰詩詞集‧鷦鷯巢詩集》,有補遺的價值。由於詹陳師弟論詩相得,所以二人時時偕行應酬,如詹安泰有〈元龍約偕湛銓茗話平石餐室〉、〈浴佛日與陳寂園、湛銓茗話江閣〉等紀事,陳湛銓因而得交許多前輩詩人,詹詩提及元龍,即葉元龍,三人往來頻密,後來葉元龍曾任國立重慶大學校長。陳湛銓晚年曾指出葉元龍自認為其坪石時詩弟子, [45] 蓋詹、葉、陳三人在坪石交遊時,葉氏自云「 祝南 先生所贈詩,有不解處,輒請 陳湛銓 君代詢」, [46] 可知葉氏請陳湛銓代向其師詢問詩事。由於深受詹安泰的獎掖及指導,陳湛銓終身不忘師教,晚年詩作時時憶及,如〈寓樓感興二十首〉其十二云:「祝師在天上,舉世寡所親。……當年共茶座,高氣初無倫。惟師深賞我,從未生輕嗔。……」 [47] 又輓詩云:「百世無吾師弟情,疑真疑幻淚長傾」。 [48] 又〈憶无盦先師〉、〈憶師〉等, [49] 可知師弟交情匪淺,只是因政見不同而分隔粵港兩地而已。

 

3.3 陳湛銓與饒宗頤、劉衡戡

陳湛銓拜入詹安泰門下不久,便於三年級 (1940) 暑假來香港渡假,即因詹安泰關係,認識正滯留香港的詹氏同鄉潮安饒宗頤 (1917-)。時饒宗頤居港協助王雲五編辭典,又同時為葉恭綽編校《全清詞鈔》,二人一見如故,把酒論詩,當時詩友尚有林熙 (高伯雨之筆名,1906-1992),林熙於1981年選錄其194112月日記為〈四十年前的 十二月八日 〉載《大成》期刊,其中 1222 日記云:

以《昭代名人尺牘小傳》還宗頤。他說陳劍烽已遷居南北行街的商店中,大概他所在的地方不很平靜。(按:劍烽為陳湛銓之兄,雖是生意人,但喜談詩,兄弟二人常找我和宗頤在高陞茶樓或金城酒家午茗,一談就兩三個鐘頭。我因事忙,往往坐上一小時左右吃飽了便走。和平後,劍烽回香港,數年後謝世。) [50]

從林熙日記按語可見當時饒宗頤與陳氏兩兄弟經常於酒樓論詩。劍烽,即陳湛燊。 [51] 暑假過後,陳湛銓將離港赴坪石繼續其學業前以近詩請饒宗頤題序,序即鈔本序,序云:

余投荒二年,落漠無所向,因棄舊所從事考証之學,移情聲律,冀得一二知好,相與慰釋於虛澹寥廓之濱,久未有合也。庚辰秋,識新會 君湛銓,接其言,溫然儒雅,心焉儀之。久而讀其《修竹園詩》,知其嫻習華文,頗以是自娛。喜用益投契,三數日必一見,見則未曾不言詩。君詩自義山入,而摩壘半山,穠纖中時見勁骨,並世年少能詩者,未見其匹儔也。比君將北逾五嶺,肄學上庠,乃以事阻,遲遲其行。一日,袖其詩過予曰:「知我深者莫若子,不可無一言。」予惟詩之為道,易能而難工,其間甘苦得失,非夫為之久且專不能測其萬一,功力之淺深與夫風格之卑亢,要與作者之志行識見相進退,非徒矜誇一言一句所能幾其極至者焉。君勤於為詩,前後所積若干首,而意猶若未厭,蓋其胸中蘊蓄固非詩所能盡囿抑。予誦其香草美人之句,輒低徊諷誦,不能自已。然頗欲其開拓境宇,於以考覽今古,上下而求索,發情思于無窮,尤於向所謂志行識見者,有以恢皇焉!體味焉!夫而後其境益大,而詩不日昌,君蓋有志乎進道之用,蓋有味于予言乎哉。以其將行,書此以為其詩序。固菴饒宗頤。 [52]

此文乃饒氏早歲重要的詩論,現行饒宗頤文集缺收,其故未明。饒宗頤於序中,交代二人相識於1940年秋 (庚辰),時饒24歲,陳湛銓25歲。二人「三數日必一見,見則未曾不言詩」,關係極佳。此序落款沒有署年份,而鈔本鈔在1941年,序云「比君將北逾五嶺,肄學上庠,乃以事阻,遲遲其行」,鈔本中有〈將赴粵北聞道路有變〉、〈別衡戡〉等都是離港前夕之作,與序所記吻合,因此推斷詩序當撰於1940年年尾或1941年年初,所評之詩亦當非鈔本所鈔1941年之詩。饒宗頤評陳氏「詩自義山入,而摩壘半山,穠纖中時見勁骨,並世年少能詩者,未見其匹儔也」,稱讚甚高,當然饒氏於序末亦期望陳湛銓再開拓視野,提升境界。觀鈔本所存詩,如〈細讀玉谿生詩二首〉、〈集玉谿生句〉等明顯為研讀李義山之詩。又如〈雜詩〉二首其二云:

拂水鳴鶯尚自持。飾翎雛鳳亦誰知。同雲聚散存心影,一鏡澄明印柳枝。

大抵氤氳俱殺那,故教兒女各淒其。尋常哀樂能生戀,真信文園即本師。 [53]

〈夜雨〉云:

來去無端一惘然。可堪風雨響春邊。自羅今古撑孤抱,應有文章屬少年。

夢幻樓臺勞想像,心如木石即神仙。蒙頭省得為詩苦,出戶寧嫌笑聳肩。 [54]

二詩頗學李商隱的清詞麗句,情感憂怨,而詩眼用字,剛勁有力,亦合饒序的評價。陳湛銓抵達坪石後,有詩寄懷饒宗頤,如〈懷固庵道兄〉末句「招邀呼茗愁成憶,走馬何年賦孔偕」, [55] 而〈寄懷饒伯子宗頤香江〉更極力抒發情懷云:

城南秋高兵戰酣。天狂地很驕戎驂。木棉火冷重焚惔。萬人同死城為闇。

我走翋 。慮樽浮海如滇南。三月有食忘苦甘。旦夕若囈聲呢喃。

風靜雨歇天揉藍。乃稍把卷為討探。心窒手束難細參。掩抑往復如眠蠶。

幸詹師來扶與擔。恍得良藥袪凝痰。師謂伯子今奇男。頭角嶄刻書是貪。

其名早揚其志覃。圍身以書藏一龕。探微啟覈輕桓譚。篤學尚實稱固庵。

我聞之喜形寢 。譬玉鏤字月印潭。惜道阻長難以耽。心坎崩缺成

空自嗒喪呵雲嵐。去歲一面得飽諳。如麝細裊傳馦馣。如梅接春花半含。

如臘酒薦霜黃柑。而我學鳩寧不慙。賴子胸抱方泓涵。屑我猥拙容我憨。

起廢杜漸多刺戡。更與疎脫傾酒甔。一友廣益能兼三。酌文量字非常談。

甚語時俊義且湛。我但咀嚼涎醰醰。時或面 時舌 。不敢正視而眈眈。

退思用自生憂曇。膚骨恍佛長茅錟。切欲文醜成傪傪。乃復遠引之窮嵁。

期我休或廉書函。(宗頤贈別有「來鴻休為羽書廉」) 經時之別吾何堪。

折花摘葉空盈籃。香在指爪愁自鐕。欲往反却捫劍鐔。氣逆肌濇魂夢婪。

樗散寧似逍遙柟。佇待時日長雲弇。剎那制敵收驪驔。還與雙照修 鬖。 [56]

此詩押十三覃韻,屬於險韻,凡五十四句,句句押韻,多僻字,確為逞才之作。而陳氏23歲所作,列於前集四冊之首,亦為五古句句用韻,後來又有用一屋韻順序為詩,再有按上下平聲三十韻為七律三十首,均可見陳氏早年逞才的特徵。陳氏詩中交代「師謂伯子今奇男」,說明當時詹安泰對饒氏青眼有加,詹氏亦有詩許饒氏。 [57] 陳湛銓詩中過錄饒宗頤送別的詩句,今饒宗頤詩集刊落早年之詩,無法核對,僅「來鴻休為羽書廉」句,可知二人相知相惜。陳湛銓詩中「一友廣益能兼三,酌文量字非常談」可與饒序「三數日必一見,見則未曾不言詩」並讀。「惜道阻長難以耽」,陳湛銓則寫回大學讀書,無法長敘,後故云「去歲一面得飽諳,如麝細裊傳馦馣。如梅接春花半含,如臘酒薦霜黃柑。而我學鳩寧不慙,賴子胸抱方泓涵」,流露對饒氏極為傾倒之情,這與二人於晚年交往疏離有強烈的對比,陳氏晚年有〈長至吟三十八韻寄饒伯子,與伯子訂交將四十年,而中間以塵事闊隔,素交垂絕,可堪憶想哉。日到長至,百感交并,賦此俾之「無金玉爾迫音而有遐心」也〉詩亦提及「以塵事闊隔,素交垂絕,可堪憶想」及「緬想當年,舊情宛在」的感慨。 [58]

除了饒宗頤外,陳湛銓在香港也結識劉衡戡 (1915-1960)。劉衡戡與詹安泰有詩往返, [59] 當亦因此促使陳、劉訂交。劉衡戡,名錫基,號晴軒,廣東台山 (新寧) 人。三十年代中山大學畢業,一度留校任教,師事 朱子範 教授,亦從龍榆生遊,能詩文,後來曾克耑序其詩集云「錘鍊法散原,組織用蒹葭樓法,則猶同光體之後勁也」 [60] ,點出其學近人陳三立、黃節的宋詩風格。劉秉衡謂其人「清奇其貌,溫文其禮,豐贍其才……賭酒論文,豪懷放志」。 [61] 劉衡戡生於香港,年齡與陳湛銓相若,詩風相近,遂以詩訂交,陳湛銓〈別衡戡〉二首其一云:「于役終何似,因詩得訂交。茶餘親受管,山半共誅茅。一笑堪排悶,羣飛作解嘲。歸來聞浩歎,憐爾尚懸匏。」 [62] 別後,二人詩歌往來甚密,如鈔本有〈衡戡居港得「南國無春春可知,一春無俚惜春遲」二句,久未成章,邀余足之,余適遠行未果,頃忽憶起,為成一律〉、〈次均劉衡戡寄題修竹園詩〉、〈次均劉衡戡香江寄懷三章〉,因此吳辛旨許為「吾道有陳劉」,詩名並傳當時。其餘如〈和小磐枉贈之什〉,可知當時年青的潘小磐 (1914-2001) 亦結交陳湛銓。

 

3.4 前輩詩友

陳湛銓除了與同輩詩友往返外,尚多親炙師輩長者,提升詩藝。鈔本前部分,有弔其啟 老師陳景度 (-1941) 之作,陳氏名郁裴。廣東新會人。康有為的高足。陳湛銓自云少日「從受經學、古文辭及 君書」。 [63] 陳湛銓晚年回憶云「弱齡宗尊景度師,期我鐵肩力儋道」, [64] 又挽詩有句「交傳門下無凡鳥,獨向人前說首徒」自注云「先生習言為常」, [65] 可見陳景度十分看重陳湛銓。後陳湛銓欲入大學研讀物理,陳景度遂親自踵門勸導改修中國文學。陳湛銓大學尚未畢業,陳景度已仙逝,陳湛銓作〈景度師挽詞五首〉,其一云:「三年蓬梗直沈冤。萬里春風不及門。已分江河俱是淚,豈應桃李獨無言。耳提面命空鏤骨,地僻天高動叩閽。痛絕浮漚終幻滅,甚時宋玉解招魂。」寫出因戰亂關係,陳湛銓只能在香港以詩弔祭,晚年詩如〈春夜憶景度先師〉, [66] 亦時時憶想師恩。

除此之外,陳湛銓在大學時期亦向其他師長輩如黃任初、吳辛旨等呈詩求教。如〈贈 黃任初 先生〉七律二首其一云:

入境 文推最 老師。被風吾恨及門遲。不饒司馬標年表,又見寧人錄日知。

筆驅牛誰勁健,運斤劈垩此雄奇。癡兒學步如餘子,空到邯鄲認履綦。 [67]

黃任初 (1885-1945),名際遇,號疇庵,廣東澄海人。時任中山大學數學系教授,能詩文,兼教文學。抗戰勝利後,於隨校回廣州途中溺水而斃。有《 黃任初 先生文鈔》。前文陳湛銓〈紀事〉自述早年「差在我詩鹹而已」,詩鹹即指詩多恭維的格調,〈贈 黃任初 先生〉詩屬執贅拜師,雖剛健洗練,但不免有恭維的腔調。又如訂交吳辛旨(三立)作〈寄呈吳辛旨三立先生連縣〉云:

一窺片語能袪惑,幾得親承與脫胎。道似不行誰邁往,詩何莫學此其媒。

十年坎井如微咥,百里春風儻見猜。他日問門須載酒,放顛寧憚俗人咍。 [68]

吳辛旨 (1897-1989),名三立,廣東梅州平遠縣人。1927年,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詩承黃節。三十年代任教中山大學中文系。抗戰時,曾刊《靡騁集》、《辛旨近詩。此詩亦是恭呈前輩之作,用灰韻中「胎、媒、猜、咍」的險字押韻,是逞才之作。1949年,陳湛銓隨珠海大學南遷香港,自此與吳辛旨中斷聯繫近三十年,其後陳湛銓通過朋友勞天庇,重呈新詩,其詩題云:

 

前夕在天庇處,得讀吳 辛旨 先生書,謂余近詩奇倔之氣猶饒,而矜三十年前,在坪石時,嘗坿祝南師書中呈詩於先生為贄,承賜和章,其答祝師書中,余尚記「吾道有陳劉」之語,衡戡謝世已十七年餘,惟余尚在耳。先生猶憶及往事,着將前所呈詩寄與,何難得也。書中並有話舊之言,閱後悲喜交并,即欲有作,而以他事閣置日半,今晨渡海,感不可任,賦此並簡,虔祝遐期 [69]

詩題憶及坪石往事,其時陳氏「嘗坿祝南師書中呈詩於先生為贄」,可知少作乃託其師詹安泰而呈交吳辛旨,再一次可見詹安泰對陳湛銓交遊的影響。陳湛銓晚年摘舊作〈江樓二月〉「二月草花舒地氣,一樓春晝似明時」「江樓俯景有生氣,小子與春同一家」句後自注云:「吳 辛旨 先生過訪江樓,謂是不凡之作。」 [70] 可見吳氏亦甚讚許陳詩。而前詩內容,為晚年憶及早年訂交之事,詩用四支韻中「之、頤、貽」的險字,陳氏自注云「此詩成後,始覺用闊韻中之險字不少,須三十七年前之作竟相合,一何奇也。」「三十七年前之作竟相合」,即指鈔本的〈寄呈吳辛旨三立先生連縣〉。因此鈔本作品對解讀《修竹園近詩》(1978) 幫助很大,值得重視。而陳湛銓晚年一再寄詩吳三立話舊,如〈憶吳 辛旨 先生三十七年前覆祝師舊函中,有「視詩如命,親詩友亦命」之語,余服用上藥半年,遠事駸駸記省,即書短句,急寄佗城吳先生二首〉, [71] 可想少日師輩朋友,經文革後,猶存世上,促使陳氏詩興勃發,一改不輕易下筆的原則。

鈔本只鈔至1941中秋的作品,其實鈔本以外,陳氏同年冬所作〈江樓十月〉更為重要,詩云

十月霜風割水紋。寒江浮鴨尚為羣。未遑閑技邀天笑,只有鳴琴怨夕曛。

情極欲春雙岸樹,夢回呵冷一樓雲。紅梅已又稀疏放,幾得 魚魚報送 君。 [72]

陳湛銓於「摘句圖」中破例全首摘出,甚為重視,其自注云:「時余詩已自晚唐入北宋,方專力於金華伯,然猶未廢玉谿子也。」可知此時學黃庭堅,未廢李商隱,蓋此詩想像奇高,明麗剛健,風華矜煉。後又云:「祝南先師覽此詩後,謂余已成詩,以後不代斟酌一字,惟有曲獎耳。緬想師恩,今猶淚落。余自知成詩,尚待三年也。」 [73] 此,可知在詹安泰兩年的指導下,陳湛銓詩已近成家,時年26歲。其後,陳湛銓前往貴陽大夏大學任教,詹安泰亦時寄詩抒懷,〈寄青萍貴陽〉一詩尤見師弟情感之深厚:「識子於今五載強。滇南粵北驅蛩將。此生幾得共所好,久客仍離艱一望。鍵戶吟應逾我苦,欺眠茗不遣愁長。近來心力妨消卻,亦為題詩寄貴陽。」 [74] 鈔本雖以鈔詩為主,但值得一知的是,陳湛銓在坪石時期亦曾增詞,如有詞留別山大學 教授鄭師許 (1897-1952) [75] 後來四十年代末,《嶺雅》亦選登陳氏的〈蝶戀花〉、 [76] 〈木蘭花〉詞作,如〈木蘭花〉兩闋云:

柳條輕曳東風軟。湖水平浮花雨亂。眼前初有燕來雙,愁裏不知春過半。

苔痕深掩鞋兒印。誰個闌干傷晼晚。野桃紅處草如裙,明日行春須踏遍。

月樓深靜生春怨。添後闌干香又燼。雲屏管住去年心,梁燕愁聞長夜歎。

頻來錦被宵眠短。被面鴛鴦腸共斷。夢魂空逐渡汀船,鳳泊鸞飄何處岸。 [77]

二詞寫離愁別緒、相思幽怨,風格自當為花間婉約的本色,造詣亦不凡。

從以上分析可見陳湛銓大學時期的詩歌及交遊深受詹安泰影響。1943年,陳湛銓離開中山大學前往貴陽教書,開始與天下豪傑交遊, [78] 詩作倍增,功力逾深。

 

4. 略論《修竹園詩近稿》題材風格

4.1 紀行詩

《修竹園詩近稿》是陳湛銓26歲讀大學四年級時的詩歌選本。其時,中國正處在抗戰前期,日軍進攻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中山大學由雲南再遷往粵北的樂昌縣坪石鎮。《修竹園詩近稿》主要鈔錄作者前往坪石沿途紀行及求學坪石的作品。就赴坪石紀行詩而言,從雲南至粵北,須跨越廣西省,所以陳湛銓有很多廣西紀行詩,如〈赴石角〉云:

雲氣迷天不出日。日行百里祇初發。出門幾似在家時,不畏龍蛇畏蟣虱。

粗沙拳石轉鹿盧,踐足割皮欲黽裂。上山下山更山深,夜雨日晴泥活活。

山頭佇立稍流連,不見家鄉見天闊。一時搔首渾無言,冶葉倡條更披拂。

飛鳴鳷鵲似相謔,行行五內興炎熱。古馗著處見艱難,新松甚日成行列。

谷風從古生陰雨,同遊幸有同心結。年時疎放不消提,直指前途接前哲。 [79]

此寫隨校轉赴廣西廉江縣石角鎮,途中山路迢遞,晴雨不定,隨意描寫,風景頗為自然,其中「粗沙拳石轉鹿盧,踐足割皮欲黽裂。上山下山更山深,夜雨日晴泥活活」,寫出長途跋涉的艱難行程。又如〈赴鬱林〉云:

離亂苦夜遙,依約聞雞起。萬里賦同遊,所惜在之子。日夕感風塵,艱難欲憔悴。平明整裝行,薄暮虱身止。長程未及半,去路幸披靡。今日東風號,調調兀鳴耳。藤蘿偃道旁,所望在天際。層陰生殊寒,成詩自尋味。扶搖上青冥,蕩滌平生志。眾人勸加衣,我獨持其氣。疾風破憂懷,遙岑靜塵眯。鷹隼隱長林,牛羊下平地。人息我猶行,去去漫噓唏。雄心思搏虎,揮斤詎傷鼻。指口頌偕亡,思鄉愁陟屺。飄零還撐臂,困頓且小憩。 [80]

又如〈夜發桂林〉

阻道已過十之九。兼程疾馳夜當晝。山原黯黯甚驚人,重苦寒風入唫袖。

去心似矢初離絃。坐以待旦時噓天。不怨春風怨遙夜,使我兀兀如支年。 [81]

這兩首與前一首樣都是古體詩,〈赴石角〉七古長詩,〈赴鬱林〉五古長詩,〈夜發桂林〉七古短詩,遣辭質樸古拙,情感深摯,既寫行途遙遙,日夜無息,春陰苦寒,然而作者情志堅毅,於描繪途中風景時,細寫遷徙心情,時露氣骨,尤其是「山頭佇立稍流連,不見家鄉見天闊」、「指口頌偕亡,思鄉愁陟屺」、「去心似矢初離絃,坐以待旦時噓天」諸句,從思鄉的愁緒中側面反映日軍侵華的苦難歲月。又如〈赴蒲塘村〉云:

曉風吹我力重行。稻隴看人樂耦耕。一水繞田分幾曲,隻鳧鳴岸失同聲。

欲尋香暖簾烘路,只有天寒日暮情。後此故應騰踏去,何庸搔首問前生。 [82]

此七律寫景自然,情感真摯,格調婉曲。頷頸二聯,即景寫黃昏田野景色,刻劃細緻傳神;虛字簡煉,氣韻流轉,甚具功力。又如〈適石龍舟中〉三首其三云:

泛宅成連夕,浮嵐繞一圍。草空山露骨,雲壓水加衣。

石卵眠江岸,明眸奪曉暉。遠行更烽火,光景莫相違。 [83]

此五律乃舟中所作,描繪所見兩岸風景「草空山露骨,雲壓水加衣。石卵眠江岸,明眸奪曉暉,落想奇高,狀難狀之景,用字極為精煉。詩末「遠行更烽火,光景莫相違,可與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一「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並讀。 [84] 又如〈赴坪石〉云:

青衫捋袖過衡陽。車走雷聲澈大荒。詎有寒風欺短袖,請看濛雨閉迴塘。

春猶多事天成變,夜已何其首漫昂。默倚邊葙待坪石,至時風雨更披猖。 [85]

此詩詞藻整煉、清婉風格亦近李商隱,惜「袖」、「風」、「雨」重字,是為瑕疵。 [86] 另外, 君葆〈讀「修竹園詩」〉既讚其詩,並引為同調,更大許這些紀行詩云:

跟著在手鈔的集子裏還有許多首,像〈將赴粵北聞道路有變〉、〈遊鬱林中山公園〉、〈舟發桂平〉、〈赴柳州〉、〈夜發桂林〉、〈赴坪石〉、〈夜發衡陽〉等作,所寫的在我們人都是舊遊之地,不但倍覺得親切有味,回憶起來更增了無限感慨,而且當時經過這許多地方,一半因為自己才絀,一半也因為疎懶,總不能如杜少陵〈發秦州〉也似的、「我手寫我口」地一一紀之以詩,這胸中的蘊積,却為一個尚未識荊的朋友發洩無遺,你說這懽忭的情緒可怎樣去形容呢。 [87]

據此,可知 君葆所用手鈔集子就是《修竹園詩近稿》鈔本,行文間流露無限欽佩之意,其後還標舉「欲尋香暖簾烘路,只有天寒日暮情」、「無眠應有魚知我,破暝遙呼月作鐙」等律句為雋句,讚賞有加。不過,陳湛銓晚年詩論重言志而輕寫景。其〈自題修竹園詩前集摘句圖〉六首其三云:

發論攄懷傾吐之。杜陵不欲逞豐姿。興觀羣怨詩三百,範水模山未要奇。 [88]

所以前集很多寫景抒情的作品,在他眼中「未是好工夫」,「么麼幼穉」,沒有晚年那種「聖心豪氣」的境界, [89] 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修竹園近詩二集》更時時堅持言志積學的詩論, [90] 因此相信陳氏遲遲不肯刊行前集,與其晚年詩學觀轉變有莫大的關係。

 

4.2 砰石時期詩

陳湛銓入讀大學一年後,學校從廣州轉到雲南,再由雲南轉到粵北坪石,雖有眾詩友同學為伴,但仍難掩飾身心疲累,很多作品反映當時差劣的環境。如〈移居〉「二十四番風信空,暑入清洞洪爐烘。人言此地不可住,雨不擇夏雷鳴冬。豬都祇宜玉谿賦,鳥言能使昌黎窮」諸句, [91] 寫出坪石鎮清洞十分艱難的環境,此詩寫景多,篇幅長,故不便全引。其他詩作亦屢及棲遲情況,如〈雜詩十首寄兩兄香江〉其六云:「憶我初來時,卜築山之阿。其名曰清洞,屋角跨煙蘿。有水遊魚兒,有樹交枝柯。頗似羲皇人,可以養中和。何當春徂夏,瘴氣蒸如鍋。聯羣徙鐵嶺,日夕拜風娑。形骸一以醜,狂放待誰何。」 [92] 此時期即景抒懷的作品很多,如〈清洞雜詩七首〉、〈坪石雜詩十首〉、〈苦熱〉、〈書感〉、〈晨興〉、〈秋心〉、〈感興〉、〈遣懷〉、〈感事〉、〈重有感〉等均為棲居坪石所見所感。

在坪石時期,陳湛銓日與師友論學,其中寫為詩之樂的作品頗多,如〈初夏偶得〉云:

呼月邀雲浪費聲。為人耽句豈關名。文章鬼擊天難問,摸索春空事可驚。

寧執厥中從我好,其存在下以詩鳴。坐窮今古嗟何似,荷葉生時恨與生。 [93]

此詩用屈原、杜甫、韓愈、李商隱、陳師道等事,寫出以詩自娛的情景,詩格極為矜煉矯健。又如〈辛巳潤六月生朝九首〉其四:「意也無窮筆有神。覃思惟覺眼前春。登樓手捋千山樹,出戶朣應滿路塵。不分濃雲遮雁翼,要當輕權到龍津。煮茶調舌量文字,益信盧仝是可人。」 [94] 也是寫「意也無窮筆有神」、「煮茶調舌量文字」大學時期專注為詩為學的真實生活,頷頸二聯,情景俱高。又如〈新秋〉六首其一:「秋以為期真所待,殷憂和熱鬱騰騰。晚成新暝日沈谷,月透浮嵐天始鐙。竊笑操持同蟄蚓,誰安飛逐到癡蠅。沈唫無地著詩榻,雲幔青紅自作層。」 [95] 詩格高昂,頷聯寫景尤為細緻簡煉。

另外,《修竹園詩近稿》有很多思鄉的題材,如「不見珠江三年矣,忽復棲遲北江尾〈端午 [96] 「三年不省幾移居,豹虎交橫勢未孤。〈辛巳潤六月生朝九首〉(其五) [97] 又如〈辛巳潤六月生朝九首〉其七云:

當年白袷倚紅簫。今日杯浮心上潮。隨興去來何必爾,危時兵甲未全消。

莫瞞故國非新溷,又見佳人逞細腰。咫尺鄉關歸獨滯,可能無意到漁樵。 [98]

此詩頗見思鄉憂國的情感,風格亦近李商隱。

當然,鈔本中也有寫及愛情的作品,反映作者當時求學時期懷人思舊的情懷。如〈有寄〉兩首其一:「相逢能幾時,一別動逾歲。我思果何似,我心若蜂刺。有言不敢書,書成足盪氣。舊情湧心頭,下筆奈難止。昔希並頭蓮,今成千日醉。生事寧可常,拔幟時易幟。若念小人儒,鬑鬑有鬚矢。淒絕始行吟,改成試寄爾。為之原不易,得之豈當喜。」 [99] 〈春心六首〉其一、二:「別館寒蟲鳴夜雨,疏欞開曉見春心。人前不說愁滋味,自倚閑門苦苦吟。」「來日難知去日昏。攀檀空憶舊踰園。即今仲子看成已,一念前言百吐吞。」 [100] 兩組詩寫出與戀人分隔異地年餘,棲居粵北,憑詩寄意,情感真摯苦澀。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修竹園詩近稿》所收74首七律,佔全書數量接近一半,可知陳湛銓早年專攻七律,而且詩法純熟,一般拗句亦常見,如〈辛巳潤六月生朝九首〉其九「逢人不說至此極,大浸稽天須力游」用拗救的句法。 [101] 但最特別的是,有幾首作品用拗體七律的寫法,如〈雜詩〉七律二首,其一即為拗體格,頗見矯健不羈之風,詩云:「春明海隅生我思。五馬一去來何遲。便搏長雲笑斥鷃。可有健筆搖熊羆。涴衣青鉛刻舊跡。明德皓首空前期。相望以神略如此。不必涕泗交垂頤。」 [102] 〈辛巳潤六月生朝九首〉七律九首,其一、二亦用拗體格,氣體充沛,如其二「纔當我辰顛酒尊。是月又值王居門。繁霞和雲來曠野,小可有宅方高軒。匡時竊慕范武子,徙敵何如江應元。不與眾人論形相,縮身渾似隻鳧蹲。」 [103] 因此可知陳湛銓早年已喜作拗體七律,其後數年,為之逾甚。 [104]

 

5. 餘論

陳湛銓生前不肯刊行《修竹園詩前集》,卒後二十多年,仍然未見後人為之出版。現在除了《修竹園近詩》所附「修竹園詩前集摘句圖」可管窺其少作外,只有藏在香港大學圖書館這部《修竹園詩近稿》尚可以稍作探討。通過本文的考論,《修竹園詩近稿》鈔成、流傳等背景得以釐清,而鈔本對了解陳湛銓早年詩風有很大幫助,有些更可為晚年詩歌下注腳。《修竹園詩近稿》紀錄陳氏1941年師友間往返情況,保存了詹安泰、饒宗頤的佚散詩文,亦有些作品與陳氏晚年重鈔少作有不少異文之處,均有文獻的價值。

《修竹園詩近稿》收詩百餘首,為其大學時期作品,雖為少作,但已被詹安泰許為「直可令百輩捲旗降耳」,饒宗頤許為「並世年少能詩者,未見其匹儔也」,這些讚語並無虛發。在陳湛銓大學畢業後數年間,詩作功力持續進步,詩名大播,在廣州詩壇與熊閏桐、阮退之等合稱詩中六壯士,作品常載在粵港報上,1948年廣東詩壇大老陳融 (協之,1876-1955) 撰《黃梅花屋詩話》,亦著錄其詩,並大為讚許,如云「陳子湛銓所為古近體詩,著字精奇,別具詩才,每章中必有一二警語,為人意想所不及者」、「湛銓以盛年而有此詩才,其七言長句尤為朋輩所歎賞者」, [105] 所以陳湛銓當年有幸與之往返,畢生難忘,其晚年有〈為偉賢弟題陳協之手冊〉緬懷云:「一老巍然我及知。天南風雅賴扶持。不躭禪悅常如佛,即使風聞已可師。近代何人堪比蹟,小生當日得同時。而今海上秋風急,拜讀美篇淚眼滋。」 [106]

再者,陳湛銓晚年論詩主張重大奇橫、積學言志,頗輕寫景之作,更貶抑黃節,這與多寫景、並受嶺南近三家詩影響的少作完全迥異,可能這就是他生前遲遲不肯刊行前集的最大原因了。                                                     

         

 



* 程中山先生,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香港)

[1] . 陳湛銓 (1916-1986),少字青萍,號修竹園主人。廣東新會人。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為詹安泰教授之高足。歷任中山大學講師、上海大夏大學、珠海大學中文系教授。1949年,移居香港,任香港聯合、華僑、經緯、浸會、嶺南等書院中文系主任,並長期主講學海書樓。著有《修竹園近詩》、《周易乾坤文言講疏》、《元遺山論詩絕句講疏》等。

[2] . 〈八月二十二夜作 (余自己丑仲夏到港,至今歲六月中旬,凡廿八年餘,得詩僅百餘篇,不意近六七十日間,成詩已七十八首,興寄無端,事近顛狂,雖餘力未盡,亦汔可小休矣) ,陳湛銓《修竹園近詩》(香港:問學社,1978),頁24。又〈新春雜詩〉自注云「前集存詩,自戊寅二十三歲時始,迄今滿四十年猶未達千四百首,然幾於中斷者十七八年,若以近七月來之成篇律之,則三千之數,甚易滿溢,要不欲其逾限也,陳湛銓《修竹園近詩二集》(香港:修竹園門人自印本,1983),頁 5a

[3] . 劉士瑩〈陳湛銓《修竹園詩集》補敘〉云「陳子近復語余,其辛、壬兩年,又共得詩一萬五千首,至今甲子十月,凡所得,竟增至二萬三千餘首,一日可得一百八十八首,殊堪驚絕,以此推之,明歲乙丑,將有三萬篇無疑,不徒質佳,其量亦過放翁遠甚,至哉極矣,此國之寶也。甲子十月既望補敘。」載劉士瑩《璧照樓詩鈔》(香港:大同印務公司承印,2001),頁60

[4] . 載《陳湛銓教授追思大會》( 198753 ),亦載陳湛銓著,鄧又同編《香港學海書樓陳湛銓先生講學集》(香港:學海書樓,1990),卷首。

[5] . 洪肇平〈陳湛銓先生與修竹園詩(《大學時代》第4期﹝2002年,理工大學﹞,頁84-86)、黃坤堯師〈讀陳湛銓《修竹園詩(原載《學海書樓七十五年周年紀念集》﹝1998年﹞,後編入《香港詩詞論稿2004年﹞,當代文藝出版社,頁85-91)、鄧昭祺「修竹園」詩管窺〉(黎活仁等編《香港八十年代文學現象[臺北:學生書局,2000年﹞,頁477-515) 鄧昭祺〈「修竹園」詩論〉(載《文學論衡》2004年第5期,頁31-41)、鄭滋斌〈陳湛銓《詠史詩》六十首初探〉(《文學論衡》2004年第5期,頁42-56) 及 鄭滋斌〈陳湛銓《修竹園近詩》論杜芻說〉(黃坤堯主編《香港舊體文學論集﹝香港:香港語文學會,2008年﹞,頁57-68)、鄧昭祺〈陳湛銓教授傳略〉(《文學研究》(2006年第2期,頁35-36)、黃偉豪〈舊瓶新酒─陳湛銓舊體詩的藝術特色與時代意義(《香港舊體文學論集,頁69-80)、陳乾綱〈病房心事,蒼涼小詩─論陳湛銓乙丑歲末(1985)院中詩(《香港舊體文學論集,頁81-91)、陳乾綱〈乾坤精氣聚於南─陳湛銓《修竹園詩》的「霸儒」觀與兩岸三地政事人事芻說〉(《臺灣古典詩與東亞各國的交錯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編,2008年﹞,頁437-462) 等。

[6] .〈八月二十一夜,已決意寍貼靈臺,暫不為詩矣。然不能安寢,翌晨九時即起,讀報章後,覺六小詩韻味回旋,深衷婉曲,是溫厚之氣,非連旬凝嚴之比,祝師門下,自覺無慙矣。昔劉孝標有言,季路學於仲尼,厲風霜之節,楚穆謀於潘崇,成殺逆之禍,抱經垂老,無補危時,感賦此章,示我門下〉,《修竹園近詩,頁24

[7] .〈三絕句〉其一《修竹園近詩二集,頁58b

[8] .〈寄吳辛旨先生〉,《修竹園近詩,頁10

[9] .〈自題修竹園詩前集摘句圖〉其二《修竹園近詩,頁74

[10] . 載劉士瑩《璧照樓詩鈔》(香港:大同印務公司,2001),頁55

[11] .《修竹園近詩,頁7

[12] .《修竹園近詩,頁113

[13] . 見何乃文、洪肇平、黃坤堯、 劉衛林《香港名家近體詩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頁346

[14] .《修竹園近詩,頁113

[15] . 詩見《香港名家近體詩選,頁381-382;又見余祖明《廣東歷代詩鈔》(香港:能仁書院,1980),第3冊,卷9,頁906

[16] .《香港名家近體詩選,頁381

[17] . 陳湛銓著,陳湛燊鈔《修竹園詩近稿》(1941年鈔本,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藏),頁42b

[18] .〈「余於二十四歲時,嘗稍印詩集,幸止數十本,未流行,今沙汰幾盡。生小好名,么麼幼穉,似此輿服,豈可令許子將見之,而爾時祝南先師護短,已謂「可令百輩卷旗降」也……至以前千首,始於虛齡二十三時,抗戰勝利初,年方三十,嘗稍刪定,今都不欲有所削改,擬名之為《修竹園詩前集,諸作皆編年。……《修竹園近詩47

[19] .《陳君葆日記》 194584 :「『文藝週刊』稿不足,增了一段〈讀「修竹園詩」。」陳君葆著,謝榮滾主編陳君葆日記》(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頁825

[20] . 陳君葆〈讀「修竹園詩」,載《華僑日報》(微縮膠卷) 194585

[21] . 葉次周〈和湛銓君「野行」原韻(湛銓二字,諒是別號,未知是僕素交,抑未識荊也。詩境雍容,老而不衰,至佩,茲依韻奉和一章,或許為同聲相應乎) 「萬象低昂有苦聲,迷陽猶幸任行行。薰風擬欲將春替,榴火相看照眼明。花塢縱迷雙屐印,柳隄恰好一舟橫。前頭聽到蟬鳴樹,漸覺悠陽耳畔生。《華僑日報 19451119 。亦載葉次周《蘗餳盦詩鈔》(1957年香港刊本),頁58

[22] .《修竹園近詩二集》,頁140

[23] .〈八月初作,示乃文……〉三首其三自注「余自弱冠而越壯年,諸同學並前輩均以『詩人』見呼。《修竹園近詩,頁5〈八月十八夜,與鴻烈、兆顯、肇平共宴集豪華酒家,而鄧國榮老同學亦在座,呼余『詩人,此舊號也。聞之,恍在年少時,談次,頗憶舊作,並及來事,感興之餘,不覺技癢,復成此章,遍示諸子〉,《修竹園近詩,頁20

[24] .《修竹園詩近稿,頁16b

[25] .《修竹園近詩,頁114

[26] .〈比來翻改舊詩甚力,食寐俱忘,鏡裏清霜,大變故時面目,夜寒心遠,漫成一律〉:「心血頻來減幾升。吟懷猶似馬騰騰。凝看鏡裏人難認,穩坐花間我亦曾。一室空無壓年物,重寒來搶讀書鐙。炫將奇字真何必,此手應須殺賊能。」陳湛銓〈修竹園詩〉(自選64),載《聯大文學》(創刊號) (香港:香港聯合書院中國文學會,195812),頁101

[27] .《修竹園近詩,頁114

[28] .《修竹園詩近稿,頁 42a

[29] . 黃節著,馬以君編《黃節詩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頁30 264

[30] .《修竹園詩近稿,頁2b

[31] . 陳湛銓〈修竹園詩〉(自選64),載《聯大文學,頁101

[32] . 《黃節詩集,頁86 264

[33] .〈題嶺南近三家詩三首其三「堂堂梁節庵,近體勝陳鄭。尤工五言律,秀整入剛勁。古風雖不多,力足氣亦盛。閩人造蜚語,真士無此病。東塾之正傳,三學皆究竟。餘事為聲詩,老夫所甚敬。《修竹園近詩,頁98〈宵深細讀梁節庵詩〉、〈重讀《節庵先生遺詩〉,《修竹園近詩二集,頁 59a -b 95a -b

[34] . 鄧昭祺〈陳湛銓教授傳略,載《文學研究》(2006年第2),頁35-36

[35] . 陳湛銓〈北小令文字譜序〉:「辛巳壬午間,與忼烈同游于无盦先生之門,每於永夜蕭辰,山之隈,水之涯,恆以文字歌詠相縱肆,不復知其為悲為喜。是歡是哀,豈亦所謂有託而逃焉者耶。惟時於无盦先生前,嘗與忼烈相約,余將專力於詩文,忼烈則專詞曲。至今忽忽二十許年。」載羅慷烈著《北小令文字譜》(香港:齡記書店,1962),卷首。

[36] . 詹安泰《詹安泰詩詞集‧鷦鷯巢詩集》(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2002),卷4,頁103-104

[37] .《修竹園詩近稿,頁21b

[38] .《修竹園詩近稿,頁12b

[40] .〈海涯二十九年長歌〉其二十八《修竹園近詩二集,頁 17a

[41] .《詹安泰詩詞集‧鷦鷯巢詩集,頁141

[42] .《修竹園詩近稿,頁 18a

[43] . 附載《修竹園詩近稿,頁 12a -b

[44] . 韓愈〈贈侯喜〉云「吾黨侯生字叔起,呼我持竿釣溫水。平明鞭馬出都門,盡日行行荊棘裏。溫水微茫絕又流,深如車轍闊容輈。蝦蟆跳過雀兒浴,此縱有魚何足求。我為侯生不能已,盤針擘粒投泥滓。晡時堅坐到黃昏,手倦目勞方一起。暫動還休未可期,蝦行蛭渡似皆疑。舉竿引線忽有得,一寸纔分鱗與鬐。是日侯生與韓子,良久歎息相看悲。我今行事盡如此,此事正好為吾規。半世遑遑就舉選,一名始得紅顏衰。人間事勢豈不見,徒自辛苦終何為。便當提攜妻與子,南入箕潁無還時。叔起君今氣方銳,我言至切君勿嗤。」載《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78),卷338,頁3788-3789

[45] .〈憶尹石公、葉元龍兩舊朋……〉二首其二詩自注「葉君嘗為國立重慶大學校長,自認是余坪石時詩弟子,尊余詩為天下獨步。是在重慶教育部內正次長邀宴中所發者,時余任教大夏大學,在赤水。孫亢曾丈與宴,歸以告余,長者推愛之言,豈足信哉?於時即答孫丈,謂勤劬之功,自覺天下第一 (長年用功,平均每日十六小時);至於成就,則足以堪之乎!《修竹園近詩,頁38

[46] . 葉元龍〈春雨〉:「春雨添寒怯出門,江流激蕩欲搖村。數蝸交互成奇字,雙燕歸來著濕痕。捫虱當年豪自許,學詩有願老猶存。還慚蕪蔓耘鋤少,屢泥菩提問世尊。(祝南先生所贈詩,有不解處,輒請陳湛銓君代詢)」附載《詹安泰詩詞集‧鷦鷯巢詩集,卷6,頁169-170

[47] .《修竹園近詩,頁33

[48] .《修竹園近詩,頁152

[49] .〈憶无盦先師〉三首其一「詩成六百篇,誰與辨毫釐。好語傳前哲,何時夢本師。十年憐獨學,三紀是深期。高臥齋心久,僊人未得知。《修竹園近詩二集,頁 45a -b

[50] . 林熙 (高伯雨)〈四十年前的十 二月八日 () 〉,載《大成》(98) (香港:大成雜誌出版社,19821),頁36

[51] . 林熙 (高伯雨) 自注謂「和平後,劍烽回香港,數年後謝世,稍有誤記,據《香港名家近體詩選「陳湛燊小傳」云「日寇侵港,未有他往,艱苦支撐,光復後,仍事舊業,並於1962辭世。(《香港名家近體詩選,頁381)

[52] .《修竹園詩近稿,頁 1a -2a

[53] .《修竹園詩近稿,頁 4a

[54] .《修竹園詩近稿,頁3b

[55] .〈懷固庵道兄〉:「一兀曾聞寓六骸。今吾寧已抵心齋。同君之抱還分道,入夢勞生可有涯。亂裏詩篇原涕淚,明時花月與安排。招邀呼茗愁成憶,走馬何年賦孔偕。《修竹園詩近稿,頁11b -12a

[56] .《修竹園詩近稿,頁 34a -35a

[57] .  詹安泰〈贈饒伯子二首〉:「我往過君居,君年十五六。侍立乃翁旁,嶄然露頭角。乃翁富藏書天嘯樓藏書極富,插架三萬軸。博古而敏求,著述森在目。越今五六年,乃翁墓草宿。朋親歎惋餘,喜君傳家學。驥子走追風,雛鳳聲戛玉。術玉已日專,精力日已足。行見卓上京,豈惟驚流俗。在昔君子儒,斲雕以為樸。亦有用長者,頗不憚驅逐。良犬不取鼠,良禽善擇木。志尚各千秋,世紛同一哭。相期在何許,嶺月明高屋。「我往所為詩,凝煉誠自喜。人天未湊合,運斤或傷指。及今讀君詩,如遊五都市。光彩紛四射,無復見俚鄙。我豈深詩者,貌相政爾爾。君才實過我,學亦不可齒。乃者我有疾,乞君代講几。高情久不忘,小試何足紀。君自有可傳,可傳不繫此。《詹安泰詩詞集‧鷦鷯巢詩集,頁56-57

[58] . 詩句下有自注云「兩日前,在嶺南書院茶席上,重得晤敍,彼我皆入耆年,伯子鬢且星星矣。 而有勝概高論,一新舊聞,別後復通話二次,輸錫嘉言,評余近詩,謂自敍者略多,寫物事者嫌少,並云傾吐中情,有時而太過,思之近是,亦難得矣。緬想當年,舊情宛在,聊報心聲,亦寄宛曲,冀素交之無改也。《修竹園近詩,頁66

[59] . 詹安泰有〈無題三首次劉衡戡錫基〉、〈衡戡寄無題詩乞和……〉、〈寄劉衡戡翠湖二首〉七律《詹安泰詩詞集‧鷦鷯巢詩集,頁98-99 128

[60] . 按:劉衡戡詩集未見。詩集序見曾克耑《頌橘廬文存,載《頌橘廬叢稿》(香港:新華印刷股份公司,1961),卷4,頁1

[61] . 劉秉衡〈劉衡戡宗兄傳略,載劉秉衡《澄懷集》(1978年香港自印本),頁27

[62] .《修竹園詩近稿,頁 3a

[63] .《修竹園近詩,頁100

[64] .〈丁已除夕書懷,以「郎君珍重,吾道是賴」為韻,特以七言古出之,啟多涂也〉八首其六《修竹園近詩,頁106

[65] .《修竹園詩近稿,頁 2a

[66] .《修竹園近詩二集,頁 40a

[67] .《修竹園詩近稿,頁28b

[68] .《修竹園詩近稿,頁17b

[69] . 詩云「丰華矜鍊少年詩。大老居然尚可之。(先生已過呂望釣渭當年矣) 使我再來深叩首,想公仍舊頷其頤。(末三字與上句錯對,聽之,不欲求傷氣矣。) 白雲天末歸身遠,滄海風前淚眼滋。薰沐拜章須重見,旻蒼憐允百齡貽。(天應憐我允我而貽我吳先生以百齡矣,此詩成後,始覺用闊韻中之險字不少,須三十七年前之作竟相合,一何奇也。)(《修竹園近詩》目錄題作〈寄吳辛旨先生)《修竹園近詩,頁10

[70] .《修竹園近詩,頁117

[71] .《修竹園近詩,頁18-19

[72] .《修竹園近詩,頁115

[73] .《修竹園近詩115

[74] .《詹安泰詩詞集‧鷦鷯巢詩集,卷8,頁225-226

[75] . 稿載李昭醇《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藏金石書畫選》(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2),頁81

[76] .〈蝶戀花〉:「未許癡禪登佛位,金碧來雲,照眼依依地。潑潑靈風吹不已。君看死水潮猶起。   幾夜當筵思爛醉,酒薄春遙,爛醉非容易。可恨沈眠無好睡,寸心一任狂蠭刺。」載《廣東日報‧嶺雅 1948830

[77] .《廣東日報‧嶺雅 1948510

[78] .〈戊午開春試筆「是我天津初發軔」自注「是指離坪石赴貴陽,與天下豪傑交遊自此始。《修竹園詩二集,頁 1a

[79] .《修竹園詩近稿,頁5b -6a

[80] .《修竹園詩近稿,頁 7a -b

[81] .《修竹園詩近稿,頁 10a -b

[82] .《修竹園詩近稿,頁 8a

[83] .《修竹園詩近稿,頁9b -10a

[84] . ﹝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頁572

[85] .《修竹園詩近稿,頁 11a

[86] . 〈雜書〉二首其一批評李商隱七律重字之瑕疵,詩云「良辰未必有佳期,鳳城何處有花枝。玉溪巧寫流鶯意,兩眼傷春不自知。(自注:七言近體之第五字是詩中之眼,不能重也)《修竹園詩二集,頁 113a

[87] . 陳君葆〈讀「修竹園詩」,載《華僑日報》 194585

[88] .《修竹園近詩,頁74

[89] .〈自題修竹園詩前集摘句圖〉其六「聖心豪氣兩難諧。負鼎阿衡論味佳。燮理陰陽須恰可,老夫真想更無涯。《修竹園近詩,頁74

[90] .〈論詩〉四首其一「模山範水費工夫。真士何曾重畫圖。詩主性情言汝志,周人取興偶前鋪。」其二「山川雲物見之真。眼處心生落筆新。此道畫工能事畢,古今何必有詩人。《修竹園近詩二集,頁 152a 。又〈雜興三首〉其三云「重華肇論詩言志,焉用模山範水為。草木禽蟲資比興,風人微旨汝安知。《修竹園近詩二集,頁103b

[91] .《修竹園詩近稿,頁18b

[92] .《修竹園詩近稿,頁 39a

[93] .《修竹園詩近稿,頁18b

[94] .《修竹園詩近稿,頁29b -30a

[95] .《修竹園詩近稿,頁31b -32a

[96] .《修竹園詩近稿,頁 26a

[97] .《修竹園詩近稿,頁 30a

[98] .《修竹園詩近稿,頁30b

[99] .《修竹園詩近稿,頁 24a -b

[100] .《修竹園詩近稿,頁 14a -b

[101] .《修竹園詩近稿,頁 31a

[102] .《修竹園詩近稿,頁3b -4a

[103] .《修竹園詩近稿,頁 29a -b

[104] .〈酒人〉摘句圖自注云「甲申(1944),時余能罄茅台二瓶,好為吳體。《修竹園近詩,頁121

[105] . 載《中央日報‧嶺雅 1949725 81

[106] .《修竹園近詩二集,頁141b -14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