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文學論衡第13期 2008 年 10 月

 

 

論清代戲曲選本中的《長生殿+

 

馬世豪*

 

 

1. 前言

明清兩代是中國戲曲文學發展最興盛的時期,文人創作的傳奇主導了當時的劇壇。文人傳奇的內容和形式成熟,透過複雜嚴謹的藝術結構,配以傳奇文體,把作品的主題和價值表達出來。王國維為中國戲曲立下一個重要定義「必合言語、動作、歌唱以演一故事。」 [1] 不過,搬演故事可分全本和折本。學者郭英德說「明清傳奇藝術結構的渾然一體,這是就全本戲而言的。在實際演出中,人們對傳奇劇本卻或則縮長為短,或則選出搬演。」 [2] 一本傳奇劇本,篇幅動輒四、五十齣,難以一日之內完成搬演,實際演出時,便會删減齣目,演出折子戲,絕少把傳奇劇本的所有齣目完完本本地搬演出來。

雖然陸萼庭在《崑劇演出史稿》認為,明末清初的劇壇「盛行全本、競演新戲 [3] ,全本戲的演出主導劇壇,但事實上删減齣目演出的情況已經存在。明代戲曲理論家王驥德在《曲律》卷三《論戲劇》指出(傳奇) 勿太蔓,蔓則局懈,而優人多删削。」 [4] 這種趨勢發展至在清代中葉,隨着折子戲的演出日漸盛行,文人傳奇的價值便向表演的角度擴展,本質亦產生變化。因為欣賞和評價傳奇作品的行為,漸漸由文本閱讀擴大到具體演出,傳奇除了要滿足文人的案頭閱讀外,更要迎合戲班的表演需要,不能單以案頭文本作表演劇本之用,傳奇價值的接受層面由文人階層擴大至社會上的普羅大眾 [5] 。此外,亦因傳奇演出由全本趨向折子,出現一些結集不同傳奇折子齣目的戲曲選本,方便戲班按選本選目演出,而大眾亦可以透過選本來認識作品,並從中了解作品的戲劇特性。

所以,本文將以選本的角度切入,選擇《長生殿》作討論對象。本文選擇它是基於兩個原因,第一,它的戲劇結構和排場被譽為傳奇的典範,王季烈說「自來傳奇排場之勝,無過於此。」 [6] 但是這種安排只就全本劇而言,當它改為折子時,本文很有興趣了解結構嚴謹的《長生殿》傳奇如何被選本編選,探討選本和原著的相異處,從而了解選本內的《長生殿》特點。第二《長生殿》具有深刻的主題和意涵,歷代評論家已有討論,本文將之理解為情與悔的追逐和消解 [7] 。當它的表演形式被改動時,亦會涉及對原來主題和情節軸心的影響,這一點亦是值得探討的地方。

《長生殿》的版本不少 [8] ,本文將會以學者竹村則行和康保成箋注的版本為依歸,進行研究。 [9]

 

2. 兩本清代戲曲選本記錄《長生殿》的情況和特點

本節會探討兩套清代戲曲選本《綴白裘》 [10] 和《審音鑑古錄》 [11] ,記錄折本《長生殿》的收錄和編選情況和特點,了解它在劇場上所呈現最流行的齣目。本文選擇它們作為研究對象,原因有兩個。第一,它們是清代戲曲選本的代表作《綴白裘》是清代流傳最廣和收錄最多崑劇劇目的選本,反映當時梨園的演出實況 [12] 《審音鑑古錄》是清代以至中國戲劇史上唯一記錄演出身段的台本選集,反映戲曲實際表演的特性。第二,正因它們具有代表性,便能反映清代劇壇實際演出的特點和取向,有助了解《長生殿》由案頭文學到場上演出的價值轉向意義,所以本文便選擇這兩套選本作分析。

 

2.1《綴白裘》中的《長生殿》

2.1.1 《綴白裘》的成書和性質

《綴白裘》是清代重要的戲曲選本,有「取百狐之腋,聚而成裘」之意,記錄當時的舞台演出劇本,對顯示清代劇壇的現況有重要作用。不過,它的來歷十分複雜,版本繁多,要理解《綴白裘》所編選的作品,就一定要弄清楚它的來龍去脈。綜合學者吳新雷、吳敢和林鶴宜的考証,現時通行本《綴白裘》的成書過程是十分漫長的。從「玩花主人本」開始《綴白裘》共出現過八個版本,可見它並非一朝一夕出現,而是經明末至晚清的漫長時間發展出來 [13]

本文所討論的《綴白裘,是流傳最廣泛,影響最大的通行本《綴白裘。它最大的特點是重視表演性和地方性。它也收錄當時盛行的花部地方劇三十四種共七十個折子,反映它重視民間地方劇,這個特點亦被採納為編選原則。因此,通行本《綴白裘》所收集的齣目是和當時戲曲演出有密切關係。錢德蒼編選它雖只作商業用途,供平民作賞曲之用,亦使梨園中人奉為指南,為一般觀眾和劇場中人接受,所以透過它的記錄況,便可以了解清中葉的戲曲表演實際情況。

 

2.1.2 《綴白裘》通行本各集收錄《長生殿》齣目的情況和特點

玆用表列顯示通行本《綴白裘》各集收錄《長生殿》齣目的情況表示如下。

 

集數

齣目

第二集第二卷

刊於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年)

〈絮閣〉、〈彈詞〉

第六集第三卷

刊於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零年)

〈定情〉

第七集第三卷

刊於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年)

〈聞鈴〉

第十集第三卷

刊於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年)

〈醉妃〉、〈驚變(這兩齣本來同屬〈驚變)、〈埋玉〉

 

第十二集第三卷

刊於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年)

〈酒樓(即〈疑讖)

 

由上表可見,它各集的刊印年代先後不一,故收錄的齣目沒有連貫性,而收錄的齣目先後次序亦非按照原著。但另一方面,這八齣折子戲乃《長生殿》經常演出的齣目,而往後《長生殿》的演出齣目基本上就不離這八齣折子戲,它的演出齣目得以定型。

不過,本文發現,除了〈醉妃〉和〈驚變〉兩齣文辭與原文最接近外,其他齣目的曲牌、唱詞和賓白卻與原著有很大的重編和更改,從中看出《長生殿》俗唱的面貌。首先,在曲詞上《綴白裘》內的《長生殿》和原著《長生殿》的差別很大,現舉〈定情〉為例說明 [14]

2.1.2 .1 更改曲詞

從表內可見,每一個曲牌內的通行本《綴白裘》曲詞,也和原著《長生殿》曲詞有更改的地方。例如第一個曲牌【大石引子東風第一枝】中,同樣刻劃 唐明皇的 君王形象,但《綴白裘》本和原著比較下,第三至第五句已經有更改了,類似情況亦可見於【大石過曲念奴嬌序】和【中呂過曲古輪台】等曲牌的曲詞。另外,通行本《綴白裘》中曲牌重編,例如它把【中呂過曲古輪台】和緊接其後的【前腔】兩齣結合為一齣,既將原來兩首曲意思上重叠的地方減去,有助表達明皇與貴妃「卿卿我我」的曲意,更因為它們被精簡,有助減去原著曲詞過於冗長的缺點,有利實際表演的需要。此外,通行本《綴白裘》還對某些曲牌删減,以配合整體意思的需要。例如在〈定情〉中,它便刪去兩首由內侍和宮女主唱、眾接合唱的【前腔】,可見《綴白裘》內的《長生殿》把演唱重心集中在生和旦兩位主角上,重編曲目,刪去作用不大的旁支曲牌,以突顯表演效果。

2.1.2 .2 更改賓白

此外,通行本《綴白裘》對比原著《長生殿》的賓白,亦出現更改和增添的現象。例如〈定情〉和絮閣〉的角色上場不同原著,而且齣目內文也和原著不同,文句編排上亦有很多改動,例如在〈絮閣〉中,原本安排擔當丑角的高力士聽到旦唱【北黃鍾醉花陰】後才說「呀,遠遠來的,正是楊娘娘,莫非走漏了消息麼?現今梅娘娘還在閣裏,如何是好?」,但是《綴白裘》把這句安排在旦唱【北黃鍾醉花陰】前,一方面強化貴妃「一夜無眠」的不安心情,另一方面也有助高力士一氣呵成地說出守閣之兩難苦況,透過文句的再編排,造到不安的效果更為強烈。由此可見,《綴白裘》對原文曲白的更改,某程度上豐富情節的起伏的效果。

事實上,除表演編排的因素外,曲詞和賓白上的差異亦由於字詞的語音相同而造成。蓋《綴白裘》是表現戲曲作品的俗唱面貌,表達效果重視即時性,所以在曲詞和賓白上會常常會用同音字代替原來的字詞,例如聞鈴〉寫明皇思念貴妃傷心欲絕的心情【雙調近詞武陵花】把「嫋嫋旗旌」中的「嫋嫋」改為「裊裊」及「子規叫血,好教人怕聽」中的「教」改為「叫,後者是前者的同音字,表達的意思亦沒有改變,觀眾聽來並無不妥。而「只見陰雲黯淡天昏暝」中的「陰雲黯淡」改為「黃砂散漫,意思上亦無重大影響,故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更改。

2.1.2 .3 減少標明腳色的動作提示

另一方面,通行本《綴白裘》也減少標明對腳色的動作提示。例如原著〈絮閣〉本來著力描寫明皇和貴妃感情上的糾纏,其中生唱【南滴溜子】後一段,寫貴妃故意騙明皇房間內遺下鳳舄和翠鈿等女性飾物,把明皇弄得急忙和尷尬的反應,透過「生急起,作欲掩介」和「生作羞介」等科介的標明,造成很深刻的戲劇效果。但是通行本《綴白裘》把這些科介動作的提示省去,只標明雙方的對話而成為普通的敘事情節,令明皇和貴妃的糾纏而帶動的戲劇效果減弱。又例如【北水仙子】中,旦唱完「省,省,省,省可自承舊賜,福難消。」後,原著本來標明生旦要「旦悲咽,生扶起科,強化貴妃的悲傷之情和顯示明皇有悔意,但《綴白裘》卻把這句提示減去,將整支曲的感染力減弱,令演員的發揮受削。事實上,因為通行本《綴白裘》是精華選集,主要為唱,次要為演,所以它減少標明對腳色的動作提示,不免減弱演員的發揮而删弱演出效果,但是由於它最重要的目的是製定唱唸的曲詞,所以才有這個現象。

由此可見《綴白裘》內所收錄的《長生殿,在曲牌、唱詞和賓白上與原著有不同程度的更改,曲文和賓白的演出編排亦有改變,以滿足演唱需要,而整體的曲意也不離原著。但它減少標明對腳色的動作提示,不能作為它的實際演出台本,只可作《長生殿》的演出劇本紀錄。

 

2.2《審音鑑古錄》中的《長生殿》

2.2.1 《審音鑑古錄》的成書和性質

《審音鑑古錄》是一部崑曲「演出台本選集」 [15] ,編纂者卻已不可考,因為現存的文獻沒有記載,只能就現存道光十四年刊印的版本內琴隱翁的序言中,知道它是由東鄉人王繼善在北京購到。所以,現在只會以道光十四年為它的出現年份,但仍將它看待為反咉「乾嘉」時期台本演出的選本 [16]

《審音鑑古錄》總共收錄南戲戲文和傳奇,共九種六十五齣單齣完整表演齣目,除了是作品中的精華部份外,更是當時舞臺最常表演的劇目。琴隱翁在序言中說它不同《綴白裘「錄劇而遺譜,只有曲白而無曲譜《納書楹曲譜「譜曲而廢白,只有曲譜而無曲白;李漁的《閑情偶記「泛論而無詞萃,只有編劇及演唱理論而無實踐,故言(選本) 細言評注,曲則抑揚頓挫,白則緩急高低,容則周旋進退,莫不曲折傳神,展卷畢現。」 [17] 它詳細列明曲、白和科介動作,人物的穿關砌末,指示演唱技巧、念白快慢和身段演出,更會對舞台設計加以說明,更附有編者對演出的各種批語。可見它詳細記錄各種舞台上的演出指示,重視引導演員對劇本的掌握和演出,所以學者李惠綿更認為它不僅是台本選集,更是「崑曲表演身段譜,舞台表演藝術的實踐」 [18]

雖然《審音鑑古錄》的性質屬身段譜還是導演譜的問題仍有爭議的地方 [19] ,但是兩者同樣能夠在《審音鑑古錄》中體現,故本文認為它以導演譜為主要方向,身段為『附加』的價值」 [20] ,可見它對後世理解當時實際舞台表演藝術,有很大的重要性。

 

2.2.2 《審音鑑古錄》收錄《長生殿》齣目的情況和特點

首先在劇目編錄方面《審音鑑古錄》本來只收錄四齣《長生殿》劇目,即〈定情〉、 〈賜盒〉、〈疑讖〉和〈絮閣 ,後來再續選〈聞鈴〉和 〈彈詞〉兩齣劇目,合共收錄六齣《長生殿》劇目《審音鑑古錄》和原著所收的劇目名稱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有審音鑑古錄定情〉拆成兩齣,成為定情賜盒,可見它直接承繼原作的內容意義。另外,在曲詞和賓白方面《審音鑑古錄》承襲原著,文辭和文句與原著沒有很大的分別。

《審音鑑古錄》所收錄的《長生殿》齣目,和原著分別最大的地方是腳色唱念科介和舞台的提示增加,突顯《長生殿》的表演特性。所謂「表演特性,包含兩個重要原素,第一是突出演員的舞台表演功架,第二是突出舞台呈現關目和情節的能力,前者帶動整齣戲的發展而成為表現戲劇的主體,演員演出故事以引領觀眾的焦點來跟隨;後者為「演故事」的行為提供一個固定在台板,同時帶動觀眾的心理,建構一個無邊際的表演空間。這樣,觀眾才能由演員的技藝中,感受到虛構的「戲,而演員才能以「唱、念、做、打」的功架,引導觀衆的想像,對虛擬的故事構成具體的感覺《審音鑑古錄》的編寫者注意到這點,故透過兩個方法來突顯《長生殿》齣目的「表演特性,使它的表演得以定型。

2.2.2 .1 增加腳色唱念科介提示

首先,它在唱念和科介的位置旁加上腳色神情、姿態和動作等的提示,配合整個情節關目的發展,將傳奇的表演性特顯出來 [21] 。蓋中國戲曲的表現乃寄託在演員的唱念和科介上,從而構成劇情環境,使情境配合 [22] ,所以唱念和科介的安排便顯得十分重要。在原著的劇本中,雖然有標示科介,可是並不足夠,而且欠缺實際上舞台演出的考慮,所以當《長生殿》作為一齣實演的戲時《審音鑑古錄》就一定會加強腳色的動作提示,務求令演員發揮腳色的精粹。

例如〈定情〉就大大加強生旦的動作和情態指示,突出明皇和貴妃明下定情的美滿氣氛,如在【大石引子東風第一枝】中,在「行樂何妨」旁批注生要「冠冕中作趣容,顯示明皇封立貴妃的歡暢神態,又如在第一首【前腔】中,當旦唱完「一霎裏身判人間天上」後,加添批注曰:「走至中跪進酒介,為生倒酒,而又寫生要以「〔笑面立云〕平身,加強貴妃能討明皇歡心的行為。而在〈賜盒〉中生唱完【越調近詞綿搭絮】後給予旦釵盒,它在原著「旦接釵、盒謝介」的意思基礎上改為「旦立起接釵盒叩謝科」,「立起」和「叩」兩個加添的動作也能夠加強貴妃對這段「釵盒情緣」的感謝。

此外,在名齣〈彈詞〉中,雖然重點放在李龜年所唱的九首【轉掉貨郎兒】上,唱盡情事興亡事,但同樣重視表現腳色身段藝術。例如在第一首【轉掉貨郎兒】中,在「彈不盡悲傷感歎」旁加上「心手生悽聽者祈注,標示末要有悽愴情態,至「淒涼滿眼對江山」一句便要以「驚人語狀」唱出來,深刻地突出末的唱態,而在「把天寶當年遺事彈」後亦加入其他人大為誇獎讚嘆的反應「小生預讚大眾隨誇外,對比原著更能發揮腳色,表現劇力。唱到後段更加強末角悽愴心情,到【七轉】時唱到「只伴著嗚咽咽的望帝悲聲啼夜月」時,更標明要「唱到此際要絃慘聲悽,除了情態要悲慘外,音樂亦要配合,聲情皆悲,表現末角功架。

2.2.2 .2 加上大量舞台提示

其次,它又在劇本上加上大量的舞台提示,令整個文學劇本變得立體,增加舞台因素在表演中的重要性。在原著中,對於實際舞台演出的提示並不足夠,所以當梨園要要演劇時,便要在原有的劇本下加入舞台因素,轉化為演出台本。例如在〈聞鈴〉中,加上「外黑髯紮甲帥盔執槍背旗上,令觀眾一看就明白這齣戲發生在軍中,又如〈賜盒〉中標明「桌擺正塲ㄅ字式旦告坐與生對面,清楚地提示舞台上簡單的設計和佈置,只用一張桌便顯示場景的更替,帶動觀眾進入預設場面,再由生旦展開〈賜盒〉內互訂盟誓的情節,可見舞台提示有很大的重要性《審音鑑古錄》的編撰者了解到,戲曲表演除了要有好的演員外,舞台亦要有足夠的呈現故事能力,務求帶動整個演出,所以加入大量的舞台提示,顯示當時劇場重視舞台的特點。

 

2.3 小結

就兩者的成書時間來說《綴白裘》成書於乾隆三十九年,是最早成書的選本,故它的表演文辭尚未完全定型,顯示俗唱的特色。而《審音鑑古錄》成書於較後的道光年間,表演齣目、方法和文辭等得以定型和有所規定。而就性質來說《綴白裘》是給予觀眾看的演出劇本,故情節和故事的著墨較多《審音鑑古錄》是給予導演看的實際演出台本,曲詞、賓白和科介俱全,又標明舞台指示,引導演員演唱故事《長生殿》的演出標準得以定型。

這兩本戲曲選本的編者選擇曲文的收錄時,或有其特別用意。但正如上文所述,這些選本的編者是難以考察的《綴白裘》基本上是一部揉合民間創造而編成的,成書過程長,編撰的工夫不可能由一個人所完成《審音鑑古錄》亦一樣,從現存可見的版本和材料中,不可能斷定它的編纂者身份。所以,這兩本選本是經歷代洗煉而成為今天所見的版本,故本文認為勉強探討「為甚麼編者這樣選擇來編」的問題,不如就所見的選本來討論當中所呈現的批評角度,從而連結現存的《長生殿》來進行比較分析,這才可以突破《長生殿》研究的空間。

 

3. 選本內《長生殿》的主題和情節的軸心轉變

接着,下文會先以表列方式比較表兩個選本內所收的《長生殿》齣目,先分析某些齣目同時沒有選入兩個選本的原因,再分析為何另一些齣目同時選入兩個選本的原因,然後探討選本如何將《長生殿》的主題吸收和接納,使情節的軸心改變。

 

3.1 個選本內所收的《長生殿》齣目比較

綜合而言《綴白裘》和《審音鑑古錄》各收錄八齣和六齣。其餘沒有收錄的齣目,主要是《長生殿》的開場、過場、交代場、武場和插科打諢部份 [23]

本文對刪除齣目的原因,有以下兩點考量。

第一,可能這些作為過場和交代場的齣目,對表達劇情的作用不大。本來《長生殿》作全本戲的形式演出時,它們具一定的演出價值,可以充當齣與齣間的過渡作用,調和冷熱場。但是當《長生殿》以折子戲的形式演出時,它們就沒有演出價值而可以刪去。

第二,可能基於政治的因素。例如〈陷關〉寫安祿山叛唐,攻破函谷關,大斥「快快獻關降頭,而〈剿寇〉又寫郭子儀收復京師,大喊「重覩漢室威儀。蓋清朝由滿人統治,他們最忌漢人存在反坑外族統治的心理。但這些內容涉及外族叛變,漢人和外族交戰,含有有民族對立的情緒成份,假如這些對立情緒透過戲曲演出而傳播至社會,容易造成社會不穩定,危害滿人的統治。因此,滿清政府大興文字獄和政治審查,控制漢人的思想,打壓所有的反清思想,以鞏固統治,曾發生不少禁戲事件,禁止八旗子弟出入戲場,取諦被認為「淫詞小說」的戲曲 [24] 。在這個背景下,戲曲作品就算得以上演,但它的題材和內容亦無可避免地被監管和控制,例如「關涉本朝字句」 [25] 等內容皆被勒令嚴禁和刪改。

戲班為了避免政府打擊和取締的風險,小心亦亦地選取演出的齣目,把所有涉及影射滿清外族統治的內容全部刪去,故只要演出折子本《長生殿,便可以避去演出這些「危險」的齣目避免。所以,政治因素令《長生殿》的武場戲,不被收錄在選本上和安排演出,這也有助解釋清代忌演全本《長生殿》的現象 [26] 。可見戲曲表演的實踐,不能單靠文本因素和舞台因素來解釋,整個社會的政治氣氛和權力機構的審查尺度標準,也對戲曲表演重要的影響,值得硏究者留意。

不過,本文在其他被刪的齣目中,發現〈舞盤〉、〈仙憶〉、〈改葬〉和〈寄情〉等齣目所表達的意思,其實與《長生殿》的主題配合。關於它的主題,本文參考學者王璦玲的分析,她認為「洪昇依其特有的性情觀重新塑造明皇、貴妃的人物性格,他以劇中人物本身內心掙扎的敘寫,由沈溺於情欲的『情欲』階段,發展到由誤致悔的『情悔』階段,再由『情悔』而祈求一種自我的『救贖』,最後則達到『情緣總歸虛幻』的澈悟,提煉出一種『精誠之愛 [27] 。可見洪昇想透過文字,寫一個情與悔的追逐和消解的故事,並有意建立一個歷史和想像的同構關係,以「情」作為追逐,以「悔」作為消解,表達「情緣總歸虛幻」的思想。

在這種理解下〈舞盤〉、〈仙憶〉、〈改葬〉和〈寄情〉是合乎表現這個主題的,但為何不被任何選本編收呢?其中一個解釋是,它們的音樂表現力和戲劇表演力不強。可是本文認為「演出價值」(value of performance) 不強才使它們不被採用,同時亦造成某些齣目被選本共同收入的原因。

 

3.2 選本內《長生殿》的「演出價值」

所謂「演出價值,是指劇作思想的表現力和表演力。李漁在《閒情偶記演習部》說「填詞之設,專為登場。」 [28] ,他認為創作是為登場演出之用,並指出吾論演習之工,而首重選劇者」 [29] 。一部傳奇四五十齣,難以全部演出,所以選擇何者在劇場演出便非常重要,因為它們正代表一部傳奇內最富「演出價值」的地方,而這些有價值的劇目會被收錄於戲曲選本內,在「表演的方式與劇目上都可以為表演史的撰述提供大量實証」 [30] 。本文從這兩個清代戲曲選本中,窺探當時具「演出價值」的《長生殿》齣目,從而反映舞台上的《長生殿》所呈現給觀眾眼前的劇作思想,這就成為選本考慮編那些選劇目的最重要原則。這樣,選本中《長生殿》的「演出價值」是什麼呢?

首先,兩個選本共同收錄的齣目,分別是〈定情〉、〈疑讖〉、〈絮閣〉、〈聞鈴〉和〈彈詞。再從分佈上來說,整個作品以第二十五齣〈埋玉〉為分界〈埋玉〉前的齣目以「情」為主軸,例如〈定情〉寫明皇與貴妃月下定情,表達雙方濃厚的愛意〈絮閣〉寫明皇因隱瞞貴妃,竉幸梅妃而令雙方發生小風波,間接提升他們的愛情境界,只有〈疑讖〉是專寫名將郭子儀,王永健說「這齣戲是為郭子儀立傳……無非是為了增添一些傳奇色彩。」 [31] 〈埋玉〉後的齣目以「悔」為主軸,如〈聞鈴〉就是明皇最重要的抒情戲,寫在貴妃死去之後,表達他後悔在馬嵬坡中有負貴妃,抒發他思念之情。另外一齣劇〈彈詞〉則是千古名曲,借李龜年的琵琶,奏出李楊之戀,從而表達興亡之感,故不能不選。可見,前三齣在第二十五齣〈埋玉〉前,後兩齣在〈埋玉〉後,顯示三個選本側重《長生殿「專寫釵盒情緣」 [32] 的李楊戀情。

由此可見,以戲曲的藝術形式來表達李楊戀情的表現力和表演力,就是《長生殿》選本的「演出價值」所在。因此,本文認為選本《長生殿》的主題已經嬗變,它的情節主軸由情悔轉變楊妃與明皇愛情為重心主題定位在表達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經歷上,減少了情緣轉化到情悔的轉折。原著內涉及個人感情擴大至家國興亡的抒寫和深化「悔」的意義的地方也被減弱,使作品內容的軸心改變,這就會影響戲曲所表達出來的藝術價值。接著,本文會從情節安排原則和「生「旦」戲份的安排兩點切入來分析「演出價值」的體現

3.2.1 情節的安排原則

選本內《長生殿》的情節的安排原則,是以表現明皇和貴妃的俗情為基調。所外,本文透過分析選本對《長生殿》各齣目的選取,可以證明上述的推論,因為所選的齣目同樣是表現愛情軸心的情節。

接着,本文再分析兩個選本的個別編選取向,表列顯示如下

 

選本名稱

〈埋玉〉前齣數

〈埋玉〉後齣數

共選齣數

《綴白裘》

六齣

二齣

八齣

《審音鑑古錄》

四齣

二齣

六齣

 

《綴白裘》和《審音鑑古錄》重視配合表達內容和實際表演兩個準則,明顯地則重〈埋玉〉前的寫「情」的部份。兩個選本所選的齣目大致相同,《審音鑑古錄》所選的齣目側重愛情,由上表中可見,而《綴白裘》比它多選了醉妃驚變〉和〈埋玉〉三齣醉妃〉是由原著的〈驚變〉分拆出來,寫明皇和貴妃在御花園散步飲酒,表現兩人愛情生活的樂趣驚變〉則由喜轉驚,寫明皇獨力面對安祿山叛變的消息。〈埋玉〉則寫明皇逃難而被將士威脅,被迫賜死貴妃,刻劃明皇和貴妃人世分離的悲痛,而【中呂過曲.越恁好】更表達貴妃對與明皇將逝的愛情懺悔罪孽深重,罪孽深重,望我佛度脫咱。這是整套《長生殿》的情調轉折的關鍵,譚帆和楊坤認為〈埋玉〉前後的重心不同,他們評價說〈埋玉〉這齣戲是楊貴妃形象由人而鬼的轉折,也是李楊人間愛情的終結。……所有的美麗與美好隨着政治的動蕩永遠地飄逝了,這種往昔不再的失落、感傷甚至絕望之情幾乎籠罩了整齙戲包括全劇的後半部分。 [33] 《綴白裘》把這三齣收入,顯示它所重視寫情《長生殿》,並突出明皇和貴妃的愛情不幸。雖然〈埋玉〉後半部涉及貴妃的懺悔,但著墨不多,反而用來表現她將死的情態,可見《綴白裘》的選本也是側重愛情的部份,對家國興亡及情悔感嘆的部份略過。

此外,《綴白裘》和《審音鑑古錄》皆主要選取了明皇與貴妃釵盒訂情和感情波折的情節作為重心,這些齣目的情節安排未必順序,但涉及的內容皆關注明皇與貴妃的感情。而對於戰爭、家國興忘和兩人懺悔的齣目則極少選取。例如寄情〉、〈見月〉和〈情悔〉等關於兩人懺悔的重要齣目也沒有選入。在這兩個選本中,只有《綴白裘》選入的〈埋玉〉內末段,有很小的篇幅涉及楊貴妃懺悔的情節,雖然兩者也收錄明皇懺悔的聞鈴,但也佔很小的篇幅,而且重點亦只在表現明皇對貴妃死去的悲傷,未及情懺的層次 [34] 。由此可見,它們所重視的情節是表現愛情的齣目,這部份正是戲曲選本的演出價值重心

3.2.2 生旦戲份的安排

戲曲是由舞台上的演員扮演腳色,在歌舞動作中展開衝突,為觀眾表演的藝術。演員對表達戲曲內容的作用十分重要,觀眾能夠透過欣賞演員的演出,了解戲劇舞台所呈現的世界演員則透過劇本的安排,向觀眾展示最富表現力的部份 [35] ,演出戲曲所要表達的東西。因此,從安排腳色上場的角度切入,便可以透視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重心。

選本對上場腳色的演出比重有所不同,側重安排飾演唐明皇和楊貴妃的生角和旦角,演出較多涉及雙方感情發展的戲份,刪減「生「旦」在其他劇情線的戲份的安排,其他行當的演出比重也較原著大為減低。在原著《長生殿》中,除了生角和旦角外,洪昇也給予其他次要腳色的演出和發揮機會,生旦淨丑的表演得以互相調配 [36] ,並以「唱、念、做、打」的表演技藝,開拓一齣又一齣的表演。其中,最重要次要腳色是飾演高力士的丑角,他在不同的齣目上,皆擔當劇情發展的推演因素,配合生角和旦角的演出,為觀眾提供另外一個角度去欣嘗《長生殿。又例如飾演安祿山的丑角,洪昇也在〈賄權〉和〈權哄〉等的齣目上作重要的描劃,但也一概被選本放棄。

事實上《綴白裘》和《審音鑑古錄》只重視飾演唐明皇和楊貴妃的生角和旦角,因為它們旨在突出這兩個角色的形象,配合所要演出的劇情需要,表現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定情〉、〈絮閣〉和〈驚變〉等渲染他們的人世愛情關係極致的齣目,便一併選入,但在〈理玉〉後「生」「旦」二角的情悔重心戲份,便被選曲者刪去。此外,因為它們是精選本,無可能對所有腳色的演出也給予發揮機會,必須削減它們的比重。例如刪去飾演楊國忠的丑角戲份,令觀眾只能憑想象去建立他的具體形象,而〈理玉〉後飾演土地的副淨戲份,也因為涉及刪減情悔的內容而減去,集中「生「旦」的戲份。可見,選本的表演主軸是表演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戲份,故它們便側重「生」「旦」兩個腳色的戲份,其他的腳色便有所忽略了。

因此,戲曲選本對原著《長生殿》情節和角色重新安排,內容軸心由多元化傾向單一化,突顯《長生殿》抒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部份。由於所有情節將集中在表現這個情節上,故角色戲份的安排亦為了突出愛情的「演出價值」而有所改變,生角和旦角的戲份安排成為最重要的考慮。

3.2.3 小結

上文從情節的安排原則和生旦戲份的安排兩方面去,分析選本《長生殿》內「演出價值」的體現,這基於筆者由全本的視角來閱讀之故。然而,我們仔細分析便會發現,像〈彈詞〉和〈酒樓〉是崑劇折子戲中出名的老生戲,未必單單只表現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從生旦戲的主綫外擴闊更大的表演空間。此外,假如我們從選本的視角來看《綴白裘》和《審音鑑古錄》內的《長生殿》,便發現每齣戲皆可各自發展獨立的面貌,這主要體現於實際演出 [37] 。不同角色的互動和曲牌的演唱,涉及更多清代戲曲選本的演出史料的硏讀和更長的編幅,故本文從全本的視角來探討這些選本,集中於文本上的研究,以期得出一些初步成果日後再深入探討。

 

4. 結論

清代自乾嘉以後,花部亂彈逐漸取得主導的地位,劇壇上漸漸轉向折子戲的表演重心,代替表演活力不足的全本戲。所以《長生殿》的全本戲早已絕跡於舞台而以折子演出,清代的戲曲選本把它的折子片段記錄下來,呈現出文人傳奇以外的另一種審美價值觀。其實類似《長生殿》的長篇傳奇作品,例如《牡丹亭》等巨著,面對清代中葉整個劇壇的變化,折子化的趨向似乎是一種歷史的潮流。戲班和伶人取代文人,以舞台和觀眾因素去决定傳奇形式如何改變。本文透過研究清代戲曲選本《綴白裘》和《審音鑑古錄》內的《長生殿,希望了解它由全本轉化到折本的特點,探討它的主題如何轉變為單一化的傾向,突顯轉變對《長生殿》的主軸所產生的影響。

總括而言,本文透過今次的研究,得出以下結論:選本內的《長生殿》在曲詞和賓白上有不同程度更改動,腳色表演和舞台運作的提示成份亦有所增加,並保留和訂正原本的音樂成份,文學性不減而表演成份提升《綴白裘》和《審音鑑古錄》皆具體記錄《長生殿》的演出劇目實況,將兩者並置閱讀,便可呈現當時《長生殿》的「演」和「唱」的實際範圍,補充演出史資料缺乏的不足 [38]

此外,本文把這些現象,扣連《長生殿》的中心意義和藝術價值進行分析,發現選本內的《長生殿》情節軸心,已透過重新編選的方法轉化為明皇與楊妃愛情為重心,並從情節和角色安排中得以證明,對觀眾視野構成一定衝擊《長生殿》在清代選本中傾向單一男女愛情的主軸,突顯兩位主角明皇和貴妃的愛情形象,明顯有別於原著主題上的深遠意義和角色形象多元的特點,可見傳奇的表現形式改變,亦會影響傳奇呈現出來的意涵。所以,清代戲曲選本內的《長生殿,把它的演出價值定性在明皇與楊妃的人世愛情關係上,對原著的中心思想作出有意識的價值選取《長生殿》的後世演出亦受這些選本的影響而定型 [39]

事實上,中國戲曲的價值重心建基於文學性和表演性上,文學劇本是演出的基礎。《長生殿》正是一個文學性與表演性並重的戲曲作品,做到「把人際之間的故事,最普遍存在人心裏面的情與理,透過平面的案頭文字和立體的舞台表演形式,配合文辭意象和聲色視聽的美感追求,提昇在一種共觀共感共鳴的藝術層次上。」 [40] 這個效果。雖然《長生殿》的全本和折子有不同的地方,但它們均由《長生殿》的「藝術層次」入手,結合中國戲曲的文字美感和表演美感,形成獨特的藝術形態,故《長生殿》才能成為文人傳奇和崑曲的不朽之作

 

附錄

 

〈定情〉

曲牌

原著曲詞

通行本《綴白裘》曲詞

【大石引子.東風第一枝】

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統皇唐。層霄雨露回春,深宮草木齊芳。昇平早奏,韶華好,行樂何妨。願此生終老溫柔,白雲不羨仙鄉。

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千門日麗明光。昭容引罷朝儀。芙蓉別殿焚香。昇平早奏韶好,行樂何妨。願此生終老溫柔,白雲何處仙鄉。

【玉樓春】

 

删除,改為【三換頭】

【大石過曲.念奴嬌序】

寰區萬里,遍徵求窈窕,誰堪領袖嬪牆?佳麗今朝、天付與,端的絕世無雙。思想,擅寵瑤宮,褒封玉冊,三千粉黛總甘讓。惟願取恩情美滿,地久天長。

寰區萬里,遍徵求窈窕,空令夢逐高唐。佳麗今朝、天付與,端的絕世無雙。歡暢,一笑回眸,百分含媚,三千粉黛總甘讓。惟願取天長地久,月滿花芳。

【前腔】

蒙獎。沉吟半晌,怕庸姿下體,不堪陪從椒房。受寵承恩,一霎裏身判人間天上。須仿、馮嫟當熊,班姬辭輦,永持彤 管侍 君傍。惟願取恩情美滿,地久天長。

蒙獎,沉吟半晌,怕庸姿下體,不堪充選嬪嬙,受寵承恩,從此後隔斷人間天上。歡暢,金屋藏春,玉樓傳夜,敢辭同輦近。惟願取天長地久,月滿花芳。

【前腔】

 

删除

【前腔】

 

删除

【中呂過曲.古輪台】

下金堂,籠燈就月細端相,庭花不及嬌模樣。輕偎低傍,這鬢影衣光,掩映出丰姿千狀。此夕歡娛,風清月朗,笑他夢雨暗高唐。追遊宴賞,幸從今得侍君王。瑤階小立,春生天語,香縈仙仗,玉露冷沾裳。還凝望,重重金殿宿鴛鴦。

步迴廊,籠燈就月細端相,名花不及嬌模樣。淺偎輕傍,這鬢影衣光,逗得魂靈飛蕩。今夜歡娛,錦衾羅帳。問風流誰似李三郎?(「追遊宴賞」至「重重金殿宿鴛鴦」删除,改為連結下首【前腔】的後半部份。)

【前腔】

輝煌,簇擁銀燭影千行。回看處珠箔斜開,銀河微亮。復道、迴廊,到處有香塵飄揚。夜色如何?月高仙掌。今宵占斷好風光,紅遮翠障,錦雲中一對鸞凰。瓊花、玉樹、春江夜月,聲聲齊唱,月影過宮牆。褰羅幌,好扶殘醉入蘭房。

紅遮翠障,錦雲中一對鸞凰。瓊花玉樹,春江夜月,聲聲齊唱,風煖御爐香。溫柔傍,沉沉扶醉入蘭房。(「輝煌」至「今宵占斷好風光」删除,餘下結合到前首) 【中呂過曲.古輪台】。)

【餘文】

花搖燭,月映窗,把良夜歡情細講。莫問他別院離宮玉漏長。

花搖燭,月映窗,把良夜歡情細講。愿閏今宵玉漏長。

【越調近詞.綿搭絮】

這金釵、鈿盒,百寶翠花攢。我緊護懷中,珍重奇擎有萬般。今夜把這釵呵,與你助雲盤,斜插雙鸞;這盒呵,早晚深藏錦袖,密裹香紈。願似他並翅交飛,牢扣同心結合歡。

這金釵、鈿盒,百寶翠花攢。我出入懷中,珍重奇擎有萬般。與你助雲盤,斜插雙鸞。早晚深藏錦袖,密裹香紈。願似他並翅交飛,百歲同心結合歡。

【前腔】

謝金釵、鈿盒賜予奉君歡。只恐寒姿,消不得天家雨露團。恰偷觀,鳳翥龍蟠,愛殺這雙頭旖旎,兩扇團圞。惟願取情似堅金,釵不單分盒永完。

謝金釵鈿盒鳳翥與龍蟠,只恐寒姿消不得天家雨露團。細偷觀,心內暗添歡。愛殺這雙頭旖旎,兩扇團圞。惟願取情似堅金,釵不單分盒永完。

                                                                       

 

 

 



+ 本文蒙《文學論衡》隱名專家提供意見,特此致謝。

* 馬世豪先生,香港 嶺南大學中文系。

[1] . 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頁37

[2] . 郭英德《明淸文人傳奇硏究(臺北:文津,民國80年,1991),頁218-219

[3] . 陸萼庭《崑劇演出史稿》(台北市:國家出版社,2002),頁144

[4] . 王驥德著,陳多、葉長海注釋《王驥德曲律》(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頁154

[5] . 事實上,清中葉以前的文人傳奇演出以家班及官班為主,普羅市民的接觸面並不廣泛。

[6] . 王季烈《螾廬曲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0),卷二論作曲,頁30

[7] . 關於《長生殿》的主題,本文參考王璦玲〈情緣總歸虛幻 《長生殿》「情」觀〉的觀點,載《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一卷第一期(臺北:中央硏究院中國文哲硏究所),頁71-79

[8] . 有《稗畦草堂本》、《嬛山館校刊本》、《暖紅室初刻本》、《暖紅室二刻本》和《文業堂刻本》等。

[9] . 他們以「《暖紅室二刻本》所收的吳梅先生校訂的《長生殿》為底本,並用鄭振鐸先生舊藏《稗畦草堂本,及徐朔方先生的校注本校定,見竹村則行和康保成箋注《長生殿箋注.前言》(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頁26

[10] . 本文所論《綴白裘,以錢德蒼編選;汪恊如點校的《綴白裘》通行本,(北京:中華書局,2005) 據。

[11] . 本文所論《審音鑑古錄》版本,是據北京學苑出版社於2003年刊印的版本為依據。

[12] . 如陸萼庭評論它(《綴白裘》)全面反映折子戲的時代特色,也是總結其演出成果的書,見陸萼庭《崑劇演出史稿》(台北市:國家出版社,2002),頁276

[13] . 關於《綴白裘》的演變和版本問題,由於不在本文討論重心,所以不多論述,詳細可參考吳敢《綴白裘》敘考()〉,徐州教育學院學報》第15卷第4(200012),頁44-48吳敢《綴白裘》敘考()〉,徐州教育學院學報》第16卷第1(20013),頁1-6林鶴宜〈清中葉暢銷書《綴白裘》地方戲的刊行、流傳和腔調衍變,收錄在《規律與變異:明淸戲曲學辨疑》(台北市里仁書局,民國922003),頁193-245。另外,由錢德蒼編選,汪恊如點校的通行本正文前的《綴白裘》再版說明〉和胡適的《綴白裘》序,也值得參考。

[14] . 曲文比較附錄

[15] . 葉長海《中國戲劇學史(板橋市駱駝,1993),頁555

[16] . 關於《審音鑑古錄》的成書問題,可參考《審音鑑古錄〈出版說明(北京:北京學苑出版,2003)1

[17] . 引自《審音鑑古錄(北京:北京學苑出版,2003)出版說明頁1

[18] . 詳細可參考李惠綿〈從《荊釵記《琵琶記》折探審音鑑古錄》的表演美學,收入《明淸戲曲國際硏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硏究院中國文哲硏究所籌備處,1998),頁669-714

[19] . 據汪詩佩分析,學者會以身段譜或導演台本的角度去理解《審音鑑古錄,見汪詩佩《乾嘉時期崑劇藝人在表演藝術上因應之探討(臺北縣:學海出版社,民國89年,2000‪),頁217

[20] . 同註15,頁217

[21] . 所謂「科介,明人徐渭《南詞敘錄》指「坐跪之類,身之所行,皆謂之科。,見《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三册,(北京:中國戲劇,1959),頁246。後人多取徐說而僅指動作身段一義,但學者王安祈卻認為除動作身段外,亦應包括面部表情,如「生恨介」等,見王安祈《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6),頁319。本文亦依王氏所說。

[22] . 周貽白《中國戲曲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60),頁173

[23] . 關於《長生殿》各場名稱和作用的分析,可參考曾永義《長生殿硏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和王永健《崑腔傳奇與南雜劇》(台北市:國家出版社,2006)

[24] . 關於清代中央以至地方上的「禁戲」歷史資料,可參考王利器輯錄《元明淸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第一編十二至二十二關於清代帝王和中央法律的禁戲條文,頁18-86;及第二編二關於清代地方上的禁戲史料,頁95-164

[25] . 見《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一百一十八「乾隆口諭,轉引自王永健《崑腔傳奇與南雜劇》(台北市:國家出版社,2006),頁85

[26] . 例如王永健便引焦循《劇說》卷六「班中演《長生殿,每忌全演,相傳全演則班必散」的說話,認為戲班忌全演而演出折子,是為了避開有關李唐興亡的敏感內容,免受政治干擾。見王永健《崑腔傳奇與南雜劇,頁85。但本文亦認為這條資料中「全演則班必散」的說法,可能是受戲班內的傳說和迷信影響。

[27] . 王璦玲〈情緣總歸虛幻 《長生殿》的「情」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一卷第一期(臺北:中央硏究院中國文哲硏究所),頁73-74

[28] . 李漁《閒情偶記,收錄《李漁全集》第三卷(杭州市:浙江古籍,1991),頁66

[29] . 同上,頁67

[30] . 朱崇志《中國古代戲曲選本硏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頁148

[31] . 王永健《崑腔傳奇與南雜劇,頁42

[32] . 竹村則行,康保成箋注,洪昇《長生殿例言》(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頁1

[33] . 譚帆,楊坤《長生殿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頁119-120

[34] . 如王永健說「勾起了他對楊貴妃的強烈思念和深深內咎。,並非懺悔,同註31,頁57

[35] . 錢英鬱《導演八論》(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5)47

[36] . 傳統上,中國戲曲的腳色分四大行當,即生旦淨丑「生」是正末男主角,次要腳色分「副末」和「外」;「旦」是正旦女主角,次要腳色分貼(貼附之意,其他女角)、老旦(年長正面女性)和小旦(青年女性),「小」和「外」同意,即另外添加一個同行腳色「淨」扮演粗獷形象,不分老幼男女及正派、中間和反派,以演反派較多「丑」則指奸邪小人。詳細參考朱承樸,曾慶全《明淸傳奇槪說》(香港:三聯,1985),頁108-110

[37] . 傳統觀點認為折子戲為全本戲的「摘錦,但陸萼庭從表演的角度來分析,認為折子戲的價值和特質在於它的舞臺實際演出。詳細可見陸萼庭《崑劇演出史稿》(台北市:國家出版社,2002),頁261-307關於折子戲的發展、形式和藝術的討論。另一位學者陳芳亦有類似的觀點,從伶人表演的角度,討論清代乾嘉時代的北京戲壇的其中一個重要視角,見陳芳《乾隆時期北京劇壇研究(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89年,2000),頁221-300。由此可見,討論折子戲可以從「摘錦」和舞臺實際演出兩個方面切入,而本文則從「摘錦」的方向出發來分析《長生殿》選本。

[38] . 事實上,汪詩佩在《乾嘉時期崑劇藝人在表演藝術上因應之探討(臺北縣:學海出版社,民國89年,2000‪)第三章中,發掘乾嘉時期的戲曲論著和筆記小說的戲曲演出史料,並配合當時台本選輯等的作品「瞭解崑劇劇目在乾嘉的全貌,頁121-192

[39] . 例如前蘇州市文化局副局長顧篤璜曾四次將《長生殿》搬上今日的舞台上,他指出「第一和第三次主要是前半部(由「定情」到「埋玉」),主要也是它寫情的部份,其他地方餃少選入,見電子明周:

http://www.mingpaoweekly.com/htm/1888/BB01_4.htm

[40] . 司徒秀英〈絕對道德:明中葉傳奇倫理價值探微〉,《中文學刊,第三期,200312月,頁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