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N”三题

郭熙

 

《汉语学报》2005年第3期所载左双菊《“N”的妙用》一文,对现代汉语中现在常用的表不定量和程度的“N”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对人们普遍采用“N”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读后很受启发,觉得对N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讨论。现在把一些想法略述如下。


   
一、关于“N”的来源
   
左文没有分析“N”的来源,只是分析了人们何以用“N”而不用其他拉丁字母,而且认为这是语音使然。我对此有另一种看法,认为“N”是从数学上表示任意的符号“n”来的。我们来看看数学中的一些用法:
   
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伟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一项(通常也叫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二项……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所以,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a1,a2,a3,…,an,a,…,[1]

简记为{an}.

 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为定义域的函数an=f(n),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2]

式定理Binomial Theorem是指a + bnn正整数时的展式。
另如:
    开n次方  一元n次方程  n元一次方程
    
下面的n次平方”之类的用法能说明n表不定多量的来源,例如:
    给了你N次平方的机会,你都有N次理由做不出像样的东西来?
    再说,在这种情况下,你还可以给你歌词增N次平方诸如“死亡”“鲜血”之类的词,看,多牛!

   
至于“N+1”应该也是从数学来的。请看:
   
现在我们还要证明当n = m 成立, 然后证明当n = m + 1时也成立
下面的例子很明显反映了这种过程:
   
从每一次所投的简历(网上,发信,电话预约等),到每有一次interview的电话或邮件的通知,到第一次与面试官面对面,到接下来的再等待消息,到没有消息;如此往复,不知道多少个回合。所以真正的求职是第一次开始,而在第N或第N+1次求职成功。就这样在无数次相亲中会面,接着错过,又再和新朋友会面,又再错过;直到“结婚”,又“再离婚”,而又“再结婚”。
     
数学中以“N”作任意数的符号应该是源于英文indefinite number中的number
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
(《韦氏在线词典》)在nb项解释为:an indefinite number(不定数);蓝登书屋(RANDOM HOUSE1995年出版的韦伯斯特大学词典(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中对n的解释的第四个义项是:an indefiniteconstant whole number esp. the degree of a quantic or an equation…(不确定的常整数,尤其是同次多项式和等式的次数……)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华大词典》(1984年修订二版)n.条第4义项下的解释是:[n]【数】任意数,不定数,不定量。
   
这样看来,n表不定数、不定量源于数学符号应该是没有疑问的。而且,从大量的语料看,n所表示的并非都是不定量。和数学上的用法一样,n既可以表示任意数,也可以表示不定多量;但是,作为日常生活语言的N也有自己的特点。例如,在表示任意数的时候,它代表的通常是已知的常量,也可以说是定量(如“世界N强”等);而在表示不定多量的时候,重在强调多,具有夸张的意味。
  
另一方面,从n现象的使用群体也可以看出这些n来自数学。左双菊的文章已经指出,n的这种意义的使用者多为年轻人,这跟我们的感觉是一致的。中国大多数年轻的网民都受过中等数学教育,许多数学公式已经熟记于心中,可信手拈来而又同时可以引起群体内部的积极响应。
   

二、以n表示任意数、不定多量或程度的“机理”
   
下面要讨论的是,人们现在用n来表示不定数或不定量,那么它原来在汉语中是否有其等价物的存在?如果有,n凭借什么来挤占别人已经占领的“地盘”?
    
凭我的语感,这种情况汉语原来大概会用“多少”“几十”“几百” “几千”“几万”“成百上千”“无数”“若干”等等,不一而足。例子可以说是俯拾即是,例如:
    我说过多少遍了,我----不----喜-欢----你!!!! ...
    结婚几十次也无所谓 “网婚”挑战传统(标题)
   
莫朴树紧张得不行,背了几百遍的稿子忽然在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首歌我都听了上千遍了
   
废话,你这种贴在8DA里已经贴了几万次了,大家要说的也都说了几万次 ...
    早就来侦察过无数次了,轻车熟路,先
到鼎好北区一层靠近门口一个门店
    …………
    以上和以下的例句,除了注明出处的,均来自互联网,且都非孤证。按照现今的时尚,这些例子中加点的词大概都可以换成n了。我们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人们会丢弃原有的表达方式而采用新的表达方式?我们就此访问了一些年轻的大学生,比较普遍的回答是简洁、好玩、新鲜,也有的并说不出理由,只是随意跟风而已。
  
人们总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在语言使用上越来越离经叛道。仔细回想起来,我们年轻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只不过我们那个时代的类似的“创造”只能给群体内的使用者们带来口头的快活,与今天可以在互联网上或其他媒体中留下“辉煌成果”相比,实在微不足道;而它所带来的一些人所认为的“危害”也就小多了。或许正因为如此,社会上对青年人的语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心过;只要浏览一下近年的报刊,对青少年语言使用情况的一些非议也同样让人瞠目。
   
通过对n现象的观察,我觉得更有理由指出:(1)求新求异永远是年轻人的特点,语言使用也不例外;(2)传统的语言规范原则需要重新认识,例如,创造新词的原则之一是已有的就不要再造新的,其实,创造一种新的说法,和我们的生活需要多样化一样不可少;(3)语言表达需要精细的区分,但也需要模糊,需要粗略的概括,模糊和粗略的概括或许可以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n的广泛使用大概就是一例。汉语中过去有所谓混蛋字“打”(刘半农语,见俞敏1991),后来又有更万能动词“搞”,现在又有了或许也可以称为万能的n。其功过是非,是进步还是倒退,恐怕是难以以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下结论了。
   
就使用群体来说,现在还看不出n取代原有用法的趋势。主要是n给人的感觉还太“那个”——不成气候(?),或者是风格色彩上还不适合其他一些群体。
   
还要看到另一种情况。下面句子中的“几百”“多少”不能被替换:
 
 八哥真强,去哪都带着他那不知道发了几百次的贴——哈哈,开玩笑!!
   
“我告诉你多少次了”是很多人训斥孩子的口头禅。
 
 究其原因,这里的“几百”“多少”受到了语义的制约。句子的语义决定了它们不能再表示不定多量。看来,n大概多用在肯定型的句子里。
   
至于表示程度,目前大多情况下或许还只是表不定多量用法的一种延伸,尚停留在“修辞”层面,大量的“n+形容词”似乎还未能完全摆脱原来的“不定多量”,例如:

n多  n大  n强  n高  n难过  n痛苦  n健康  n强大
   
大概只有自由出现在一些抽象的形容词如“丰富”“复杂”之类前面的n才说得上是真正表示程度。这种表程度的方式不由使人想起“贼+形容词”的用法,颇有夸张的形象色彩。因此,和一般的程度副词不同,n的使用受到的限制可能不少。下面的例子中的程度好像还不能用n来替代:
    *
我不n痛苦
    *
我真的n痛苦
    *
你是否n痛苦?
    
同样,由于n的多功能性,并非所有用n的地方都是我们所说的情况。例如:
    
该院自1999年实践“N+1”教学模式以来,已有7个专业、3个层次的1000多名学生成为“N+1”模式的受益者和用人单位“最受欢迎的人”。[3]
    这里的N可能还是纯粹的数学符号,表示任意的常量,或者说是定量,我们自然也很难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方式。可见,传统的方式和新的方式各有自己的价值,尽管有重合的地方。因此,在我们看来,这些“标新立异”给我们语言带来的并非都是危害;恰恰相反,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所表现的是语言的活力。时下一些人所热衷的所谓“网络语言警察制度”恐怕最后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再补充一点。用字母表示任意数还有一种方式是“数字+X”,例如一些地方的高考就有所谓“3+X”,其中以X表示任意科目。但基本的规律是,加在数字前面的任意数用n(如,N+1),跟在数字后面的用X(如,3+X)。这是否可以说是因为已知信息在前,未知信息在后?对此我们尚不敢下肯定结论,但仔细探究下去似乎很有意思。
    

三、n是什么?
    n
显然是个字母词。近年来围绕着字母词展开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于字母词的使用,为之欢呼雀跃者有之,如汪惠迪(20012002),全面反对者也有之,慧生(1995)、李国文(2000;而在如何看待字母词的性质上更是一直有争议。在写作《字母词规范的设想》一文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一下子对所有的字母词进行定性还很难做到,但又必须承认这个现实;于是,我们避开了它的属性,作出如下界定:

本方案所说的字母词,是汉语运用中使用的部分或全部由字母构成的词,字母词中字母部分多源于外文(主要是英文),也有的是汉语拼音的缩写。如B超、阿Q、维生素A、卡拉OK、三K党、3C革命,CTWTO GBRMB等。
   
我们作这样的处理是觉得这样做有助于集中力量解决字母词使用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给进一步进行学术讨论留下空间。(郭熙,2005现在看来,我们对字母词应该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即,作为符号的字母词,有可能进一步发生用法和意义的演变,获取多重用法和意义。例如这里的n 的用法和意义的扩展则使我们有理由把它看成是汉语的新词。固然,它表示程度的用法的某些方面或许还只是修辞意义上的,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这也符合汉语用法演变的基本规律;因此,其前景未必不会从“修辞”走向“语法”。另一方面,N本来是数学用语,现在进入日常生活中,也符合词汇发展的一般规律,汉语中有不少词语就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
   
把字母词看成是汉语的词的认识肯定还有不少人难以接受,我觉得可能在根本上还是“汉字本位”所造成的。的确,我们老祖先没有给我们留下来这样的书写形式,这成了多年来困惑我们的一个难题。对此,我们有必要旧话重提。我们曾提出的区分汉字与汉语书面记录系统,认为汉字只是现代汉语书面记录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汉语的书面记录系统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并提及一些含拉丁字母词的使用问题。(郭熙,1992)事实上,汉语的记录形式也在随着载体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作为零的书写形式,就不是原先汉字所有的,按照偏旁部首,我们无法放到任何一个地方。现在的n,有形有义有音;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都明明白白是一个语素,一个词。但是,多年的传统思维模式仍这样告诉我们:用汉字写下来的外来词是汉语的,不用汉字就不是;含汉字的字母词可以承认是汉语的词,不含汉字的就不承认是汉语的。这似乎说不过去。《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仍把汉字开头的字母词收入正文,而以西文开头或纯西文的打入另册,或许正是这种认识的一种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这已经表明,在国家法律层面上说,拉丁字母在汉语记录方面和汉字具有同等的地位。另外,从汉语国际传播的角度,汉语应该容纳字母词。因此,我们觉得,给字母词以汉语词汇的地位应该是时候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字母形式的词都是汉语的,正好像言语中的偶发词一样。
   

参考文献

郭熙(1992)《汉语、汉字和汉语现行记录系统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和对策》,《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又见郭熙《语言与语言应用论稿》,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郭熙(2005)《字母词规范设想》,《辞书研究》(待刊)。

慧生(1995)《也谈字母词》,《语文建设》第7期。

李国文(2000)《汉语的无奈》,《语文建设》第4期。

汪惠迪(2001)《新加坡华语字母词语用简论》,《新加坡华文教学论文二集》,泛太平洋出版社出版,新加坡。

汪惠迪(2002)《欢呼字母词时代的来临》,《人民网》2002年2月22日。www.people.com.cn/GB/guandian/30/20020222/672355.html

俞敏(1991)《打雅》《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左双菊(2005)《“N”的妙用》,《汉语学报》第3期。

(修改稿载《修辞学习》2006年第1期)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2页。

[2] 同上,第33页。

[3] 《中国教育报》2002年5月20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