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宝成“七月流火”用得好!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5年7月22日

 

汪惠迪

 

 

712日开始,媒体都在笑话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事缘当天他在向新党主席郁慕明一行致欢迎词时,一开头就说了句:“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纪校长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借以烘托人大师生的热情比“七月流火”还“流火”。真in!真cool!真前卫!真另类!用得好!

“七月流火”语出《诗经·豳风·七月》,为每节开首反复吟唱之句,其意为农历七月,“火”(星名)将西流,暑热渐退,寒之将至。因此,许多人批评纪宝成望文生义,误用典故,寒暑不分,冷热颠倒,并指纪宝成是继清华顾秉林校长之后,再次当着台湾同胞的面,坍了大陆人民的台。

纪宝成的欢迎词也许由秘书代笔,但他本人不可能不过目,因此,我就不信真如批评者所言,他“连《诗经》的入门诗句”都不懂,竟然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早在2000722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节目,就是以《七月流火》为题目的。主播还留下一句旁白:“七月流火,昨天北京40度……”。

在大陆的媒体上,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的语例,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频之势。报刊上批评误用“七月流火”的文章登了一篇又一篇,结果呢,你批你的,我用我的。所以,我认为纪校长不过是跟风而已。既然“七月流火”颇受语言用户欢迎,风头甚劲,此时不用,更待何时?纪校长虽年逾花甲,却跟年轻人一样,在语用中趋新求异,何错之有?

批评纪宝成的人,不妨查查工具书,看看词典对“上下其手”、“呼之欲出”、“遇人不淑”、“美轮美奂”、“感同身受”是怎么解释的,接着联系人们的语文生活,看看大家又是怎么应用的。然后思考一下,“七月流火”用得用不得。

再如,明明是过去时,却要说“明日黄花”。可是在语言用户中,就颇有改口说“昨日黄花”者。这自然又是“明”是而“昨”非了。然而却有学者撰文,建议将“昨日黄花”收编进成语词典。“七月流火”也是有人写过文章的,建议将它收进成语词典。

我所惊讶的是,要说“误用”,“七月流火”也“误用”了那么多年了,“误用”者不知凡几。何以今天如此大惊小怪,把纪宝成当作众矢之的呢?

公平不公平且不说它,迟不迟点啊?谁敢保证“七月流火”的新义新用法,有朝一日就不会收进词典呢?你说“七月流火”用不得,那我得顺便告诉你,还有人用“八月流火”哩!

俗话说:“秋阳如老虎。”中国的“秋老虎”也是热得人够戗的啊!新加坡常年如夏,那可是“月月流火”啊!真有人这么用,你说用得用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