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词语 |
规范词语 |
|
本地词语 |
规范词语 |
长气 |
罗嗦 |
收盘 |
倒闭 |
火水 |
煤油 |
云石 |
大理石 |
斋菜 |
素菜 |
七早八早 |
大清早 |
假死 |
装蒜 |
公司(看) |
共(看) |
时间表 |
课程表/课表 |
华文节 |
华文课 |
一间学校 |
一所学校 |
一粒西瓜 |
一个西瓜 |
山猪 |
野猪 |
掌上压 |
俯卧撑 |
交通圈 |
环岛 |
户口 |
户头 |
车衣 |
织衣 |
针车 |
缝纫机 |
绘测师 |
建筑师,设计师 |
黏合剂 |
黏着剂 |
油站 |
加油站 |
对打 |
对垒 |
接生妇 |
接生婆、接生员、产婆 |
电单车 |
摩托车 |
血友症 |
血友病 |
血红蛋白 |
血色素 |
黑青 |
血(xiG)晕 |
胶擦 |
橡皮 |
树胶圈 |
橡皮筋 |
空头 |
门路 |
打架鱼 |
斗鱼 |
威 |
威风/体面 |
教育部长 |
教育部部长 |
副教育部长 |
教育部副部长 |
雪柜 |
冰箱/电冰箱 |
零用钱 |
零花儿/零钱 |
随着港台录像带和激光视盘、传媒的流入我国,许多不规范的港台词语也出现在学生的造句和作文里,这些词义本地报纸屡见不鲜,例如:
港台词语 |
规范词语 |
|
港台词语 |
规范词语 |
威水 |
威风/体面 |
发梦 |
做梦 |
整古/蛊 |
捉弄 |
猪手 |
猪脚/猪蹄 |
放飞机 |
爽约 |
中招 |
上当 |
第一时间 |
最快时间 |
走鸡 |
错过 |
大哥大 |
老大哥/无线电话 |
走宝 |
错过机会 |
货柜 |
集装箱 |
斩获 |
收获 |
淡
定 |
稳
重 |
穿
煲 |
戳
穿 |
原
居
民 |
土
著
居
民 |
原
住
民 |
土
著
居
民 |
出猫 |
作弊 |
二五仔 |
坏蛋,坏小子 |
公仔书 |
小人书 |
反骨仔 |
无情无义的人 |
蒙查查 |
胡里胡涂 |
安老院 |
养老院 |
残障 |
残疾 |
塑胶 |
塑料 |
分分钟 |
随时 |
造案 |
作案 |
有些港台词语和汉语是名同义异,老师在教学时要非常谨慎,以免出现词义表达错误的问题。以下是港台词语和规范词语名同义异的例子:
词语 |
港台词义 |
根
据《
现
汉》
词
义(规范) |
一刀切 |
狠赚一笔,狠讹一次 |
不顾实际情况,用同一方式处理问题 |
便
当 |
盒
饭 |
方
便;顺
手;简
单;
容
易 |
八
卦 |
无
聊
举
动,
无
聊
行
为 |
中
国
古
代
有
象
征
意
义
的
符
号 |
体
裁 |
身
材 |
文
学
作
品
的
表
现
形
式 |
身
家 |
财
产 |
本
人
和
家
庭;
旧
时
指
家
庭
出
身 |
原始
人 |
创
始
人 |
最
古
老
的
人 |
醒目 |
机灵 |
(文字,图画等)形象明显,容易看清 |
来路 |
外埠运来的,进口的 |
向这里来的路;来源 |
料理 |
菜,菜肴;烹调,烹饪 |
处理 |
碍眼 |
显眼又难看 |
不顺眼;嫌有人在跟前不方便 |
机车 |
摩托车 |
火车头 |
还有许多词义《现汉》列为“方言”,究竟是否规范,一直都在混淆着老师。以下是一些例子:
方言 |
汉语 |
|
方言 |
汉语 |
冲凉 |
洗澡 |
巴士 |
公共汽车 |
锁匙 |
钥匙 |
的士 |
计程车 |
扫把 |
扫帚 |
脚踏车 |
自行车 |
如果上述词语是规范的,那么下列词语《现汉》也列为方言词,理应是可以接受为规范的,可我们有谁会了解它的词义呢?
得样儿、老帽儿、靠边儿、有戏。
这些词儿都是北京的方言,不翻查词典我们难以知道它的意义:得样儿(服装、打扮好看),老帽儿(不懂行的人,外行人),靠边儿(说的话近情理),有戏(有希望)。
老师在教学时,也经常碰到类似“缘故”和“原故”、“连贯”和“联贯”、“宏愿”和“弘愿”何者为规范的问题。其实这些都是异形词,都是规范的写法。异形词也叫“异体词”,指的是词形不同而含义相同,并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可以换用的一组词语。它也可以说是同义词中的等义词。笔者在1987年根据1984年版的《现汉》,整理出了一批异形词(拙作《语音与文字》,1987,马来西亚霹雳州南洋出版社)。以下为一些例子:
并列式异形词(两者并列注释) |
左行为主(有注释),右行为次(无注释) |
车厢 |
车箱 |
斑白 |
班白、颁白 |
彻底 |
澈底 |
仿佛 |
彷佛、方弗(鬃字头) |
吩咐 |
分付 |
会演 |
汇演 |
干预 |
干与 |
女工 |
女红 |
狡猾 |
狡滑 |
押韵 |
压韵 |
坐位 |
座位 |
滋生 |
孳生 |
1996年《现汉》(修订本)出版后,上述并列式的异形词都改为以左行为主的异形词。
中国教育部国家语委在2002年3月31日颁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试行)。这个表根据“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分批整理”的工作方针,选取了普通话书面语中经常使用、公众取舍倾向比较明显的338组异形词,作为第一批进行整理,给出了每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
下列是《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一些例子(每组作行的选取的推荐词形):
百叶窗 |
百页窗 |
|
跌跤 |
跌交 |
保姆 |
保母、褓姆 |
喝彩 |
喝采 |
辈分 |
辈份 |
角色 |
脚色 |
本分 |
本份 |
纽扣 |
钮扣 |
瓷器 |
磁器 |
飘零 |
漂零 |
担心 |
耽心 |
日食 |
日蚀 |
凋谢 |
雕谢 |
神采 |
神彩 |
上述异形词是以左行为规范的词形,《现汉》只收录左行的词形,右行的并没有收录。老师在备课时只要多翻查《现汉》,就能肯定规范的词形。
不过,下列一些选取的词形和《现汉》的有异,即该表列为推荐的词形在左行,不是推荐的词形(右行)《现汉》却收录为推荐词形。以下为这类的部分异形词:
标志 |
标识 |
|
阔佬 |
阔老 |
奢靡 |
奢糜 |
驾驭 |
驾御 |
戴孝 |
代孝 |
入座 |
入坐 |
叮咛 |
丁宁 |
诿过 |
委过 |
服输 |
伏输 |
渔网 |
鱼网 |
对于这类异形词,笔者认为既然《现汉》已经收录了,至少在《现汉》新的修订版本出版之前,左右两行都应该接受为规范的词形,这样老师在教学上才有所依据。
5.语法
本地最常听到的一种句型是“XX来的”,例如:什么来的、那是什么书来的、他是谁来的........一般中小学学生的语病随处可以听到:明天我去你位(明天我去你的地方)、坐跟他(跟他坐)、借过(让开)。报章经常都有病句出现:XX是他的最爱、XX衣着出位,还有许多不知所云的句子。
本地华语言的语病虽然俯拾即是,不过语法规范问题不像词语规范那么严重,主要原因是语法错误比较容易发现。其次是语法规范问题不比词语规范的争论大,因为许多词语你说不规范,别人却可以轻易引用名家经典来反驳你,指出某某名家用过这些词语。反之,语法规律比较容易掌握,因而语病问题也比较容易纠正。不过许多人却难以改正语病,原因是积非成是(其实还是错误),或者习惯成了自然,干脆错到底。
除了上述的“XX来”是最常发现的语病之外,本地人还有滥用“有”的习惯,以下是我们时常听到或看到的病句:他有来(他来过)、我有买(我买了)、你有没有看(你看过吗)。
错用“被字句”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句式:报告已经被提呈给总部、文章被写好了、表格被填妥了,等等。
多项定语也是老师时常碰到的语法问题,例如:“我国一位杰出的羽毛球选手”和“我国杰出的一位羽毛球选手”。老师如果没有基本的语法知识,就比较难以判断哪句有语病。多项状语的语法问题比多项定语更难处理,例如:“学生愉快地在礼堂里唱歌”和“学生在礼堂里愉快地唱歌”,面对类似多项状语的句子,哪个句子有语病,老师就觉得十分棘手。
其他如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累赘等语病,都时常在中小学作业本上出现。有些作业本的选择题,要学生找出有病句的答案,在ABCD的4个答案中,至少2个答案是病句。有些作业本要学生找出没有语病的句子,结果是没有答案,因为每个句子都有语病。
中小学华文作业本的素质差,已是公认的秘密。四年级的成语作业,有些问题笔者都不能回答。有些问题令人啼笑皆非,就以笔者看到的一个练习为例:经过许多次的失败后,让我们迎接光明吧!这个句子是要求学生填上“光明”的反义词,“光明”的反义词当然是“黑暗”。学生把上述句子照抄一遍后,就成了:经过许多次的失败后,让我们迎接黑暗吧!迎接黑暗?——你说是不
是笑话?
6.结语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在言谈间使用的华语,可以说是受污染到极点。
“我这粒Wira买三十五千,刚卖掉的Kancil十二千。”“现在我要去油站打油和打风,因为我的轮胎漏风了。”这是老师讲的华语。“去年我的sejarah和pendidikan
moral 考到credit,但是kimia和fisik 却fail。”这是大家随处可以听到的中小
学生的本地华语。笔者担心的是这种趋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我们的华语将变成不伦不类的洋泾浜。所以当前我们必须加强语言规范化的工作,具体做到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课本局和考试局三位一体,向中小学积极地推广规范华语。至于大众传媒也必须注重语言规范,因为这些媒体的语言都是中小学生吸取和学习的对象。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胡裕树教授说过:规范必须有根据,汉语规范化的根据是汉语的内部发展规律。所以在探讨语言规范化问题时,我们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律。
对于语音规范化的问题,笔者认为争论性并不大,因为老师都可以《现汉》为依据。至于文字规范化问题也容易处理,只要大家根据《现汉》作为准则,许多不必要的纷争都可以迎刃而解。语法方面,由于本地华语一直都受到方言的干扰,所以老师必须加强语法教学的训练,主要能作到区分规范的华语和方言。
在推广语言规范化时,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词语规范。依笔者浅见,中小学老师在教学词语时,尽量能以下列几点作为依据:
-
凡是《现汉》已经收录的词条,包括标以“方”的“准规范”方言词条都可以接受为规范词语。凡是华语已经有固定的词语,本地词语如“巴刹”(菜市)、“吃风楼”(别墅)“五脚基”(骑楼底)都不能算是规范的词语。
-
本地名同义异的词语,(也就是郭熙教授所说的“名同实异”)必须以普通话为标准,例如本地词语“计算机”本地人误作calculator(计算器),“计算机”是电脑。“土豆”不是本地方言的花生,普通话“土豆”是马铃薯。
-
凡是本地特有的词语,主流所没有的,必须按“名从主人”的原则,根据本地所通行的词语为规范,例如:组屋、阿三糕、三层糕、晶露。规范化原则也必须顾及常用字的选择,如“叻沙”就不如“辣沙”译得好,因为“叻”是个生僻字,而“辣沙”却音意兼顾。
-
最近有大批的新词新语涌现,在还没有找到适当的对应词语时,暂时根据本地的。一旦本地大众传媒从主流获得肯定的词语时,我们必须根据主流。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亦然。就如前几天获得缅甸军人政府释放的民运领袖“昂山舒吉”,过去本地传媒的翻译是“昂桑素枝”,现在本地传媒都根据主流的译法。
参考文献
1 吕冀平,《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2000年3月,上海教育出
版社
2 李行健、费锦昌,《使用语言文字规范指南》,2001年7月,上海辞书出
版社
3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1997年重排本),1997年9月,语文出版社
4 朱广祁,《当代港台用语词典》,1994年,上海辞书出版社
5 甘玉龙、秦克霞,《新订现代汉语语法》,1993年5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6 《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第63期(2000年4月)
7 《语文建设》杂志(期刊)
8 《语文现代化论丛》(不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