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
“哈吉”补
史有为、汪惠迪
本刊第70期姚德怀先生在《更正》中谈到“哈吉”一词最后在《英汉大词典》中寻得此词。今补数语:
查刘正埮等所编《汉语外来词词典》收有“哈吉”一词,其异体形式有“哈治、哈只、汉志”,义为“对朝觐过圣地麦加的伊斯兰教徒的一种荣誉称号”,英语形式为hadji,hadjji,haji,并有所自阿拉伯语的形式与意义:“Hajji,Haji, 往圣地朝拜者<Hajja, 出发,朝圣”(H 字下有一点,表示该字母是喉壁音)。
查拙著《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一书,也收有该词,并增加了异体“阿吉”,并说明阿拉伯语形式为 hāji(a 为长音,系不同的转写)。
又查岑麒祥《汉语外来语词典》,也载“哈吉”一条,释作:来自阿拉伯语 Hādji(a 为长音),异体“哈治、汉志”,原是“巡游者”或“朝觐者”之义,现在常用来指曾朝觐过麦加圣地、完成他们五项主要宗教功课之一的伊斯兰教徒。
“哈治、哈只、汉志”等形式,当为 zh-j 不分之方言区(如粤语区)之翻译,出现早于“哈吉”,后者为当代所用形式,“阿吉”则为翻译外国伊斯兰教徒人名时所用形式。
该词必须是穆斯林才可冠以之称号。并不是只吃牛羊肉、来自伊斯兰系民族圈的人都可以称之为穆斯林,只有按时实行伊斯兰教规、教礼,诵读古兰经的教徒才可以称得上穆斯林。然而现在似乎只要是属于某个伊斯兰系民族的人都想加这顶头衔,于是成了一种时髦。真是可叹!
当然以上只是就“哈吉”而言,姚文中涉及的为什么中国词典没有而英汉词典有,为什么源自中国少数民族的外来词多有这样的情况,仍然存在,值得辞书界学人深思。
(史有为,日本国
千叶县 浦安市 明海大学 外国语学部 中国语学科) □
“哈吉”台湾也称“哈指”。
新加坡、马来西亚称“哈芝”,并称“宰牲节”为“哈芝节”(Hari Rara Haji)。“宰牲节”也叫“牺性节”或“古尔邦节”,为伊斯兰教重要节日之一,在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见拙编《时代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哈芝节”条及《现代汉语词典》“宰牲节”条。)
(汪惠迪,香港中国语文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