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仁工*

 

说“诺”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经常出现一个“诺”字。皇帝有什么事要让手下的人去做,手下的人就说:“诺!”有人看了电视后说,用个“诺”字,听起来怪怪的,何不用“遵旨”“是”等代替呢!

其实,这个“诺”字,倒是古已用之。在《史记》中,很多地方都有出现。《辞源》在“诺”字条下有这样的解释:(一)应承之词。疾应曰“唯”,缓应曰“诺”。

“诺”这个字,现在江苏北部淮阴等地仍用得很普遍。不过,它的读音拉得较长,即读若“n哪”,可能就是一种缓应,即拖长了语音语调表示答应。

我在跟讲江淮方言的朋友接触时,发现他们表示应答,有时是用“诺”,有时则用“是的”。我问他们,这中间有无区别?他们说:用“诺”,是表示愉快地答应:如用“是的”,则是并不是很愉快的答应,或者说,是出于各种原因,表示不能不答应。

由这个“诺”,我忽然想到了“汤”。上海郊区宝山一带,凡有客人光临,主人就会说:“请喝点儿汤。”切莫误会主人是要把“三鲜汤”、“鱼汤”之类来招待你,而是让你喝开水。因为在古汉语中,“汤”的含义正是热水、开水。《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其中的“汤”就是这个意思。

古汉语中的词汇,它们的意义至今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有的已经淘汰,由新词替代。研究一下有些已经不常用但仍活在民间的词语,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饮誉”这个词

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饮誉”这个词,用来形容某某运动员出国比赛赢得了声誉,某某专家的学术论文在国际上获得了好评。“饮誉海外”、“饮誉欧洲”等等,有的甚至还是大标题。

我从工具书上找不到“饮誉”这个词,我想,造这个词的人,可能是模仿“饮恨”而采用了仿词的手法吧。但我总觉得这样做,似不恰当。

所谓“饮恨”,从字面直讲,是喝下怨恨的意思。饮恨可以说成“享恨”吗?显然不能。因为用“饮”,带有含忍的意思,受屈抱恨,无由申诉,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地“饮”了。而如果获得了荣耀、声誉,那可是光宗耀祖、可当大事宣扬的,如果把这个“誉”“饮”下去了,别人不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吗?即使你是一个十分低调,不愿有功勋而声张的人,也总不至于“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吧!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陆续更新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即使如此,我以为还是以用“享誉”为好,何必要“饮”呢!                                        

 



* 方仁工先生, 上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