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荍E“馀“無余”

 

戴金旺*

 

姚德怀先生在对慦怴m〈规范鉿r表〉漫议》一文的“讨论”(《语文建z通讯》第83期,第22鵅^中说“戴文第4段引用的《u越春秋·越王荍E外传》里的‘荂忖ㄔi繁化为‘無’‘余’应是‘餘’(憛m鉹j‘哑然’《鉹j》还为此创造了一纂馀’字;有些m脑软件已^有此‘馀’字。)”慦怞b撰写《漫议》一文时,就曾对书篇名《u越春秋·越王荍E外传》中“荍E”的写法感到过困惑,现将慦怐漣x惑及一繴Q法写出来,权且当作对先生“讨论”的回应。

慦怐`意到,书篇名《u越春秋·越王 wyyy 外传》,在《辞海》(1999)《古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古代语词典》(商U,1998)“哑”字释憭峞m中レ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语成语考释词典》(商U,2003)“哑然失笑”释憭丑A均作《u越春秋·越王荍E外传》;而在《语大词典》(1986-1993)“啞然”释憭丑A狶@《u越春秋·越王馀外传》。前五部辞书都是用简化字排印的,书篇名《u越春秋·越王荍E外传》里用的字自然是简化字《语大词典》虽然是繁体字和简化字并用,但由《该词典》的体例可知,书篇名《u越春秋·越王馀外传》里用的字也是简化字。这就是说,在简化字文本中 wyyy 有恘写法——“荍E”和“馀”。哪种写法正确?如果都正确,哪种写法更好一些?

先看一看繁体字文本中 wyyy 是怎么写的《辭源 (修订本)(商U,1979)收蟡堙孝L餘”,释为:“ 少康庶子的名號。戰國始稱越國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其先之苗裔’正義少康[宗廟祭祀之絕,乃封其庶子於,號曰無餘。’今本吳越春秋四作‘無余’。”可憛A在繁体字文本中 wyyy 也有恘写—“無余”和“無餘”《辭源》收“無餘”作蟡堙A不收“無余”作蟡堙A说明《辭源》推荐使用“無餘”,但在“啞”字释憭丰峈綸狺S是“無余”《辭源》说今本《u越春秋》作“無余”,这是否意味茩鴠說mu越春秋》作“無餘”?如果能{找到原本《u越春秋》,这问题自然N迎刃而解。但遗憾的是,据张觉译注的《中历代名著全译丛书·u越春秋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一书说翑赵晔所著原本《u越春秋十二卷,宋末元初就已亡佚,因此原本《u越春秋》是否作“無餘”已不得而知。

《u越春秋》在流传过程中出现过许多的版本,如杨方的五卷本、皇甫遵的十卷本等,也多已亡佚。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的刻大德本,共十卷(今藏于中ヴa图书馆)《四库全书f目(中X书局,1965,第五八三鵅^一书说,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中的《u越春秋“爲元大德十年丙午所刊”,足憭j德本的重要性。大德本对後世的影鈲憭j,许多刻本都源自大德本。明代有好几种刻本,其中“最能体现大德本蟧牧滿芋]张觉先生语)是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邝廷瑞、冯弋的刻弘治本,共十卷。1919上海涵芬楼辑印《四部丛刊》时曾影印过此刻本,而《全译》则正是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的《全译(用简化字排印)第262鵅m越王荍E外传》第九段第一句话为传世十,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转s庶为编之民,禹祀断绝。”在同一本书,同一篇文章,甚至同一句话中,“余”和“馀”同时出现,说明在《四部丛刊》本中 wyyy 作“無余”。否则,在将“十餘”的“餘”转换成“馀”的同时,又将“無餘”的“餘”转换成“余”,那将是多么地不合情理!既然是影印本,那么在它的底弘治本中自然也应作“無余”。而後者又是“最能体现大德本蟧牧滿芋A因此在大德本中也极有可能作“無余”。当然,这只是慦怐滷测,是否b还有待于检验。值得一提的是,在《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1990)和《王力古语字典(中X书局,2000“啞”字释憭丑Awyyy 均作“無余”。

同时,有证据显示“無餘”这种写法也是存在的。除《辭源》“無餘”释憭仍ㄗ鴘滿m正(也就是唐代张守节所著《史记正憛n)作“無餘”外《全译》第239麊`释ヾ转引宋代徐天祜(一说徐天祐)的话说“荍E,禹之六世孙少康之庶子也,初受封于越《越旧r》作‘馀。”引语中的“馀” 转换成繁体字,便是“無餘”。此外《中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收蟡堙杉荍E(餘)”,括注“餘”字表示“荍E”的“余”在繁体字文本中作“餘”。

下面再说一说简化字文本中的“荍E”和“蚞l”《简化字f表19641986)规定“無”简化为“荂“餘”简化为“余”,因此“無余”和“無餘”都可以转换成“荍E”。同时《简化字f表》又规定,在“余”和“余(餘)”意憟i能混淆时,仍用“餘”,W推简化为“馀”,如“馀年茼h”,因此“無餘”又可以转换成“馀”。可“荍E”和“馀”恘写法都符合规定,都正确。但慦认为,“荍E”这写法更好一些。首先“荍E”既能与“無余”对应,又能与“無餘”对应,而“馀”则只能与“無餘”对应,也就是说“荍E”具有兼容性;其次,虽然“無餘”转换成“馀”也符合规定,但感觉没有太大必要,因为写成“荍E”好像也并没有造成意撗V淆。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写成“荍E”确bN造成意撗V淆,那么就应该s一以“馀”为规范写法。否则,你写“荍E”,他写“馀”,不利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顺便指出,简化字“馀”,不仅出现在《简化字f表》中,而且也出现在《现代语通用字表1988)中,因此它应该不是《语大词典》的创造。

至于“荂谷r,虽然它与“余”字一岫}不是在鉿r简化後才出现的(在繁体字文本中,“荂足O“無”的别体字,用于“茪蛂芋B“茼k”、“茤S”等词语,憛m辞源》),但繁体字文本中的 wyyy 似乎来不作“荍E”或“蚞l”。

  【本刊编辑部附注:(1) 景明弘治十四年覆元大德本《吳越春秋》下卷第六《越王無余外傳》, 通篇寫作“無余”。惟當中“無余傳世十餘,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轉徙眾庶,為編戶之民。禹祀斷絕十有餘歲”等句,“余”“餘”分別清楚。(2) 周生春《吳越春秋輯校彙考(上海古籍1997)《越王無余外傳第六》亦作“無余”,惟小字注云“越《舊經》‘無餘’。”101其他一般現代版本,繁體字者多作“無余”。 王晉光】



* 戴金旺先生, 河北唐山热m公司培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