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词修辞术举隅

曾毅平

  说话写文章,代词的使用很值得研究。代词用准了,表达效果好;代词用得不当,即使语义上没问题,也可能造成交际双方的隔阂。我们先看这样一例:

  ①小陈的妻子小陆出门没伞,顺手拿了小陈妈平时用的一把。等她回来,小陈妈正在找伞,见了小陆埋怨说:“让我好找,你拿了也得说一声。”小陆没吭声,小陈一旁随口说:“妈,是小陆不好,不过用用也坏不了,今天我们再去买一把后备着就得了。”小陈妈一听就掉下了眼泪,还骂小陈没良心。

  小陈这里用 “我们”代称自己小两口,语义上没错,他妈听来却觉得儿子把自己当成了外人,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位置不如媳妇了。小陈挨骂是在情理之中,可见这个“我们”表达效果很不好。那么,怎样用代词,才能提高表达效果呢?要用好代词,文章得做在代词词面义和它实际指称对象的关系上。我们分“言此意彼”、“言此意此”和“‘Ο’形式”三种类型讨论。

  一. 言此意彼。这是有意使代词词面义与实际指称对象不相符的一种形式,其修辞功用是表含蓄、表强调、表幽默。例释如下:
  1.表含蓄。如:
   ②如果和谐自然充实多彩是你向往的家之气氛,协调是你喜欢的家庭生活艺术,也许你愿意结识她:28岁,1.60米,本科。
   ③决定运用语言特点系列差异的非语言因素是哪些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指……
   ④“我们都想知道怎样去选个好医生,对不?那我们既是想从我们的医生那里获得最佳服务,我们是否都该知道怎样做个好病人呀?”
  例②以“她”代“我”——征婚者本人。将“我”置于第三人称位置,既显出介绍的客观,又体现出东方女性的含蓄美。例③选自黎运汉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语体修辞学》一书,句中的“我们认为”实际上就是“我认为”。科学论著中作者常常把复数第一人称当作单数第一人称用,借以表示谦虚。例④是美国医药协会健康教育组组长W•W•包尔博士一次演讲的两句语录。句中的“我们”实指演讲的听众“你们”。老用“你们”演讲者的口吻就成了以行家自居向听众说教的口吻了。变“你们”为“我们”可避免说教,缩短双方心理距离。以上三例都是有意模糊指称对象,各有言外之意,修辞效果都显得含蓄蕴藉。
  2. 表强调。请看下列两例:
   ⑤王子哈姆莱特的父亲被自己的亲弟弟——哈姆莱特的叔父害死了,哈姆莱特的母亲反倒委身于仇人——叔父成了哈姆莱特的继父。一次母亲责备儿子对继父不敬,说:“你把你的父亲大大地得罪了!”哈姆莱特立即反驳:“你把我的父亲大大地得罪了!”
   ⑥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例⑤是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一段情节。就句子而论,母子所指“父亲”是同一的,但一旦将人物置于情节背景中,“你的”和“我的”就很有讲究了。哈姆莱特一字之易强调了自己不承认现有的父子关系,强烈表达了自己对亲生父亲的爱戴,对母亲在父王尸骨未寒之际就委身于仇人的愤懑。例⑥摘自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巧妙地用第二人称代词“你”,把读者嵌入图画之中,使读者产生投入感,维持热情不辍的注意,客观上强调了内容。而这里的“你”实际泛称所有的朋友。演讲中这种手法也常运用,它可以使听众处于自我感知的状态,加深对演讲内容的理解。这两例代词言此意彼,修辞效果是强调。
  3. 表幽默。有意使指称对象错位,显得机智幽默。我们看一则外国笑话:
   ⑦三个斜视的囚犯站在一个斜视的法官面前。法官怒目注视着第一个囚犯,厉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伊莱•克兰茨。”第二个囚犯抢答。
    “我不是跟你说话!”法官怒斥。
    “我什么也没说呀!”第三个囚犯大声嚷道。
  这则笑话有意利用了“斜视”这一生理原因,使法官指称的“你”和囚犯理解的“你”错位,构成幽默的格调。

  二. 言此意此。这一类与“言此意彼”式不同处是代词词面义与实指义对象相符,用了代词后,修辞效果明显提高,指称对象或强化或弱化。分说如下:
  1. 强化指称。如:
   ⑧婵娟指着宋玉说:“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这是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的一句台词。“你这”原作“你是”,演出后郭沫若觉得“你是”听起来不够味,当时扮演钓者的张逸生建议改“是”为“这”,这一改非常恰当。“你是”是一般判断句,改“是”为“这”则变一般判断为直指,蕴含了丰富的潜台词,起了强化感情色彩的作用。无怪乎郭老赞赏张逸生为“一字之师”了。
  2. 弱化指称。我们摄取发生在某商店柜台前的一个场景来说明:
   ⑨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要买一个乳罩,她站在柜台边,看看乳罩,又看看身边众多的顾客,一言不发地看着售货员。一位售货员见此情景走过去拿出商品轻声地说:“是买这个(乳罩)吗?”少女轻轻点点头,买后迅速地离开了柜台。
  此例售货员根据少女心理特点,很巧妙地用了“这个”委婉地指代商品,淡化了指称对象,艺术地发挥了代词的指示功能。
  淡化称代对象的另一手法是借助语音要素,和一些伴随性非语言因素,分散听者的注意力。如谈话中讲到“我”时,“我”字轻读,语气不渲染,目光柔和,表情自然,这样可免自我标榜之嫌。

  三.“Ο”形式。所谓“‘Ο’形式”,指可用代词的地方有意不用。有两种类型,一是省略,二是以实词入句,即代词的“返源”。例释如下:
   ⑩我对我们厂的员工最近做过一次调查统计,(我)发现有40%的员工对企业有不满情绪,(我)认为这些不满情绪来自奖金的分配方面,(我)建议……
  此例转自孙莲芬等《公关语言艺术》一书,括号中的“我”都宜承前省略,若一口一个“我”,就给人有意突出自己自我炫耀的印象了。采用省略式“О”形式淡化称代对象,可给人以平实感,句子也显得简洁有力。
  故事的叙述语言有时不用代词,特别是开头往往不说“这个同学”“这个小朋友”,而说“小冬冬,一个胖胖的小男孩蹒跚着走出门来”。这种“返源”式“О”形式的采用则强化了指称对象,形象突现,给人以质感。
  以上分析了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修辞运用的三种基本类型,尚属举例性质,远没有穷尽代词修辞术全部。但它告诉我们,言语交际特别是口语修辞中,代词的运用大有文章可做。

( 原载《语文月刊》1990年第11-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