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实证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曾毅平

 

 

 

  论文从修辞学某些领域具有“语言的语言学”性质,修辞的言语性,修辞的社会属性、心理属性、传播属性以及思辨与实证在方法上的互补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当下汉语修辞学有必要加强实证研究。介绍了修辞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

关键词 修辞学  实证研究  思辨研究

 

 

属于“现代”范畴的汉语修辞学一般认为可以从1905年算起。总结一个多世纪来修辞学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及80年代之后的研究被修辞学史家认定为两个高峰。然而,这两个“兴盛时期”在我国主流语言学界心目中的分量却有轻重之别。30年代的繁荣,被公认为奠定了汉语修辞学独立的学科地位,《修辞学发凡》被看作标志性成果不会有异议。而80年代以来的繁荣,“圈内人”的津津乐道远胜于“主流语言学界”的嘉许。我们可以诘问主流语言学界的“大腕”们读过多少80年代后的修辞学论著,可以批评他们不知道修辞学界在忙些什么,漠视修辞学的进展,然而,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80年代后修辞学没有出现在学科发展史上可以与《修辞学发凡》媲美、为语言学界所公认、具有库恩所说的“范式革命”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在我们认为社会特别需要修辞学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历年所公布的社科基金课题“语言学”部分的指南中却始终没有修辞学的选题,更没有修辞学的“自选项目”幸运中标(补注:本文2002年完稿,2003年温科学“当代西方修辞学的流派与汉语修辞学发展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社科评奖也没有修辞学论著入选。《中国语文》、《语文研究》、《语言研究》3家最重要的综合性语言学学术期刊1998-20025年间共发论文899篇,其中修辞学论文仅11篇(见下表),约占122%

 

刊物

统计类别

中国语文

语言研究

语文研究

合计

论文总数

412

253

234

899

修辞

论文总数

3

1

7

11

辞格论文

2

1

4

7

 

修辞学的研究没有进入“主流语言学”,其成果没有得到整个语言学界充分认可是客观事实。

修辞学不被认可或者说在主流语言学中没有得到重视,有学科自身的原因,也有学科外的原因,甚至有一些非学术因素搀杂其中,本文不打算就此展开论述。着眼于学科发展,我们认为,目前修辞学界绝大多数人还习惯于思辨性研究是影响成果总体质量的一个因素。尽管思辨研究有它的长处,修辞学需要这种研究,但我们也不能低估其缺陷。目前,在沿用这一习惯研究方法的同时,加强实证性研究对改善学科形象,推动学科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一.       什么是实证性研究

实证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孔德1830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开了实证主义运动的序幕,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实证主义思潮。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根据以上原则,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具体到修辞学研究中,实证性研究指的是将修辞认识建立在现实修辞行为的经验事实基础之上,通过科学取样、封闭范围的言语作品的调查获取语料,或者通过社会调查、观察社会现实、控制实验条件获取数据和原始素材,在对原始数据和素材进行科学处理的基础上,提出话语内容选择、修辞策略确定、修辞效果评估、修辞规律总结的一般结论的研究范式。这种实证性研究有两种形态,一是建立在语料库基础上的修辞文本研究;二是以真实数据为素材的社会修辞行为研究。现实性、客观性、可操作性是实证性修辞研究的基本特点。

 

二.       修辞学亟需加强实证性研究

1.从修辞学某些领域具有“语言的语言学”性质,看加强实证研究的必要性

按索绪尔的划分,语言学有语言的语言学与言语的语言学之分。语言的语言学描写语言符号系统的静态结构,研究对象是同质的,它的终极成果主要是类型概括。修辞学中语言要素的功能分化、辞格、语体、语言风格的研究多是静态的言语成品的分类描写,具有语言的语言学性质。

语言的语言学从来就是一门实证的科学,结构主义的主流——描写语言学的研究材料是可以感觉到的,语料调查、语言要素的分类研究、类型概括基本上属于经验科学的范围。我国的现代语言学整体上以结构描写为主流,从手工语料搜求到基于计算机语料库的描写研究,尽管在研究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上有高下之分,但它们都属实证性研究。汉语修辞学的核心部分——修辞方式的归纳实际上与音位的归纳、词类的划分、句型的概括在研究形态上最为接近。辞格的归纳和分类实质为静态的言语成品的格式描写,严格地说这种研究还不属于言语的语言学的动态研究。汉语语言学界素有崇尚语料调查轻理论思辨的传统,而修辞学文献中,修辞方式(包括辞格)的研究最对主流语言学界的胃口,因而得到认可。3家语言学综合期刊近5年发表的修辞学论文仅11篇,其中辞格研究论文就占了7篇就是一个极好的佐证。

辞格的研究是以语料为基础的类型化研究,最具结构语言学的实证精神,也是修辞学需要实证研究一个重要的理据。目前,辞格拈出所依赖的语料主要靠“随遇”而得,一般是例子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再考虑命名立格。这与控制条件和范围的实证研究还有较大距离,更具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辞格研究应该是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语体、语言风格领域中的语体特征、风格特征,语体手段、风格手段的概括十分需要以语料库为支撑,而目前仅有黎运汉、陈瑞端、霍四通等少数学者做过封闭范围的基于小型手工或机器语料库的研究。当前亟需建立语体研究语料库、作家作品语料库。应当提倡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大规模处理真实文本的语体和语言风格研究。

建立修辞学语料库,加强语料库语言学范畴的实证性研究,这是推动修辞方式、语体、语言风格研究走向深入的必由之路。

2.从修辞学的言语性看加强实证研究的必要性

在语言学范畴中,修辞学归属于言语的语言学范畴。言语的语言学研究不同人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语言工具的过程和结果。考察对象是动态使用中的语言及影响语言使用的种种因素,涉及语言符号的功能分化、语言使用者、物理语境、社会语境、心理现象诸多异质因素。语言结构因素以及语言外部因素与表达效果之间是一种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所谓修辞适应题旨情境,就是变量之间互相作用的关系。对变量加以控制,观察其结果,即是一种实证研究的具体方式。这种控制条件的研究尽管在精确性上不及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但在实证的精神上是一致的。

3.从修辞学的社会属性、心理属性、传播属性看加强实证研究的必要性

主流语言学界对修辞学研究范式的排斥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修辞学的学科性质。在我们看来,修辞学属于言语的语言学范畴,某些领域又具有语言的语言学性质。同时它又远远不是语言学的范围所框得住的学科。它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包括社会传播和人际传播)在研究对象、学术目标、学术追求方面又有某种程度的相通性。

言语交际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社会性。修辞行为是人的一种社会行为。从这一意义上说,修辞行为也是社会学应该关注的对象之一。事实上,社会政治集团需要借助修辞手段进行政治鼓动、挑起政治冲突或维护社会稳定、谋取特定集团的政治利益。政治事件的策划,总是离不开政治话语的谋划。政治委婉语、政治角色语言、政治口号等等都是政治修辞的结果。修辞也是社会组织建立和维系公共关系的主要手段。社会管理者通过富含策略性的话语调控社会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从而实现社会控制。社会角色是基本的社会元素,社会对角色有着言语行为方面的规范和期待,社会交际中存在角色修辞。可以说社会关系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修辞性话语编织而成的。

修辞的心理属性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从社会整体看,修辞行为与社会心理密切相关。修辞受社会心理制约,同时对社会心理又起调控作用。就表达主体而言,个性心理与修辞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话语的接受、领会也属于心理感知的范畴。修辞现象与心理活动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具体表现,这一关系早已为修辞研究所关注。

传播学“研究人与人、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是怎样借助语言、文字或非语言文字方式,直接和间接地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传递、接受和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大众传播向社会或特定人群灌输某种理念,具有社会劝说性质;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传播中最本质的问题是受传者接纳所传信息,而信息最主要的载体是人类语言。从行为目的和信息物质载体看,传播学与修辞学有着相当部分“共有领地”。社会舆论的形成与改变、人际关系的协调是传播学与修辞学都应该具备的功能。传播学中的“把关人”理论、“媒介本身也是信息”、“顽固的受传者理论”中关于受众对信息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的论述都与修辞学原理息息相通。以往的修辞研究重心在个体的表达者如何传情达意,对修辞的社会劝说功能关注不够。

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都具有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形态。社会学在诞生伊始就与实证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心理学通常看研究是以数据和事实材料为中心还是以论理为中心,划分为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两种范型。以心理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实证主义被认为在心理学由形而上学向科学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在传播学领域,实证方法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新的理论的建立和旧的理论的检验都趋向于运用实证方法,以说明结论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修辞学具有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属性,理所当然也应该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然而目前看到的成果却鲜有实证性研究。以修辞心理属性为例,无论是社会心理修辞还是个性心理修辞,从祝秀侠、唐钺到当代研究者,尚未有人做过实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其方法多是对表达者或接受者言语心理的“揣摩”,结论实质上是研究者本人对表达主体或接受主体心理状况的“猜测”。论者越是头头是道,越让人觉得修辞心理学家是揣摩他人心理的高手。事实上,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语言心理现象的大量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而在修辞学领域,大家却宁可去费尽心思琢磨表达者和接受者的心理活动,也没有谁愿意去尝试尝试实验心理学种种成熟的实证方法。

4.从思辨与实证的互补性看加强实证研究的必要性

强调实证研究并非全盘否定思辨研究。事实上,每一种研究范式都有它适应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各有其长处和缺陷。修辞学所需要的是思辨与实证的互补。

典型的思辨研究是指建立在个人悟思基础上的纯粹主观推理活动。它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直觉,借助概念进行抽象的理论思维提出一般命题,有时甚至靠灵感的闪现,洞明事理,得出一般性结论。它所引证的多是别人的观点或个人的内省或直觉经验,把带有个案性质的直觉体悟当作一般结论。思辨性研究以其对论题体验的、宏观的、模糊的把握取胜,有时的确更能直逼真理。修辞学研究中也不乏思辨研究的受益者,一些高水平思辨成果有着很高的智慧含量,给人以启迪,但由于缺乏经验事实的数据和科学手段的支持,这种带有强烈的个体性和浓厚的主观色彩的思辨产物,最终还是难免片面性的弊病。个人猜测性的论断,与科学结论的客观性普遍性还有相当的距离。

实证研究建立在对经验事实的充分观察基础上,所引证的是概率论类型或数量化倾向的证据。从经验事实上升到一般理论,有一套归纳演绎的科学程序,因而可以有效地弥补思辨研究的缺陷。但实证研究也存在不足,如研究的问题为便于操作要尽可能具体化,它所提供的往往是一些较简单的事实判断。再则社会和人的现象毕竟不同于物理世界的现象,并非所有的命题都能找到数量关系。实证性研究建立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线性的简单因果关系,而修辞现象是否可以用几个线性相关的变量加以解释,各个变量之间是否为线性关系也难以遽下结论。

思辨和实证的研究各有优劣,客观上存在互补性,理想的做法是用实证的方法验证思辨的命题。那么目前的修辞学论著,两种研究范式所占份额又如何呢?以下是对修辞学两部最重要的论文集和一份期刊的统计:

 

 

 

            研究类别

统计源

思辨研究

实证研究

纯理性思辨

简单例证

封闭语料范围

利用数据

其他

《修辞学论文集》(1-11

109

288

14

29

11

《修辞学研究》(1-9

90

213

7

17

5

《修辞学习》(98-02年)

120

647

25

40

14

 

1467

164

 

《修辞学论文集》、《修辞学研究》分别为中国修辞学会、华东修辞学会所编,均为连续出版的学术年会论文集;《修辞学习》是国内惟一的修辞学专门期刊。两集一刊是修辞学成果发表的主要园地。表中“纯理性思辨”类论文不以语料为研究素材,是纯主观的推导;“简单例证”是“观点加例子”的体会式研究,用于举例的语料不是科学取样所得,这两类都属思辨性研究。“封闭语料范围”的论文,划定了获取语料的言语作品范围,描写具有相对的穷尽性;“利用数据”类论文以“简单数据”居多;“其他”包括“调查”、“观察”、“实验”等方法,这些可以看作“实证研究”。统计的论文总计1631篇,其中思辨研究1467篇,占899%强;实证研究164篇,约占10.1%。可以说修辞学研究呈现的是一边倒的思辨倾向,实证性研究寥若晨星,亟待加强。

 

三.       实证性研究在修辞学中的应用

1.选题特点

修辞学可以分修辞鉴赏、修辞方式描写、社会劝说性修辞、主体性修辞等研究类别。其中修辞鉴赏多属体悟性研究,同时也可以用实证的方法考察某一言语作品鉴赏价值的公认度。修辞方式的描写,适合于以语料库为基础的实证研究。社会劝说性修辞具有社会学、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学性质;主体性修辞研究表达主体和接受主体的言语心理,这两类选题适合于社会调查或实验性的实证研究。

为便于观察,便于控制变量或建立数量关系,实证性研究在选题方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命题尽可能简单化、概括性相对较低、可操作性强、问题具体化。这一点有别于思辨性研究选题上的宏观化、抽象性。

一般而言,实证性命题还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它关注现实修辞行为中的“世俗”命题,脱离实际的谈玄论道是难于用实证方式加以验证的。诸如开放初期价格政策的推行、解除香港社会对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选址的恐慌、避免下岗问题引起社会动荡、中美撞机事件的舆论导向、接纳加入WTO引起的市场冲击、改变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通过言论影响台湾公众对大陆形象的认知、商业广告影响消费观念、公益广告影响社会伦理意识等等问题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这些命题属于社会劝说类修辞,从民意测验、确定修辞策略到验证受传效果,都适合进行实证研究。

2000年美国插手南联盟选举为例,美国人指导南反对党联盟搞垮米洛舍维奇就充分显示了用实证方法研究现实修辞行为的价值。在大选中,首先介入竞选活动的是美国著名的民意测验专家。在对民意测验结果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美国人给一直处于分崩离析状态的塞族反对党的“忠告”切中要害、简短有力;美国专家拟定的反米标语到处涂写,“他完蛋了!”的口号大大影响了选民心理。各地反对党发言人采用的“竞选说辞(哪怕是5分钟的关键言论)”中的每一个词语都是经与美国顾问商讨,再经过民意测验的检验才采用的。竞选南联盟议员和地方议会选举的反对党候选人就如何发言、如何回答记者提问、如何与米洛舍维奇的支持者进行争辩等所有内容都接受过训练。“抵抗”运动的积极分子说:“民调结果非常重要,它使我们在每一刻都知道向选民们说什么。”反对党联盟的总统候选人科什图尼察的言论策略则是不断地公开批评北约轰炸南联盟,使选民认为他是一个“反美人士”,米政权则很难给他贴上“西方走狗”、“塞尔维亚叛徒”的标签。 实践证明,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确定的修辞策略是成功的。

2.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

1)            确定课题

传统的思辨研究仅仅把修辞现象看作包含了修辞信息的言语成品,修辞现象等同于佳句妙辞。从修辞行为的种种属性看,修辞现象不应局限于静态的言语成品。与言语行为相关的种种现象,诸如舆论形成、社会说服、言语策略的确立等等都属修辞现象。修辞现象应该是社会言语互动现象、以语言为主要信息载体的传播现象。这种现象是复杂的,涉及的因素很多,实证性研究首先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修辞现象中简化因果关系,提炼可供操作的研究课题。课题可以是对言语成品的直接研究、影响言语策略的外围因素的研究,也可以是两者的关联研究。

2)            找出与课题相关的变量

变量是与课题相关的各种因素。变量的选择首先要考虑与课题的相关性。从数量上看,所选变量也不一定越多越好。变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要确定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各种变量同时发生作用时,可采取控制条件的办法,简化因果关系,考察某两个或几个变量的作用关系。

3)            提出假设性命题

假设是根据已有理论或经验对修辞现象的一种猜测性陈述,是在变量之间建立的关系命题,实证研究要证实或证伪的对象就是这些假设性命题。如对宣传效果的研究,凭经验人们知道受传者固有立场对宣传效果产生影响。二战期间在对士兵作宣传时,人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是:只宣传传播者自己坚持的观点呢,还是把两种相反的观点都说出来效果更好?霍夫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从中分离出4个变量:被试原有的立场、与原有立场一致的正面宣传内容、与原有立场相冲突的反面宣传内容、宣传效果。霍夫兰参考他人的意见提出如下假设:只说一面对原来就赞成此观点的人特别有效,两面都说对原来反对这一观点的人特别有效。假设命题反映出变量之间的线形关系,成为可供证实或证伪的对象。

4)            设计具体的实证方法

提出假设性命题后,根据命题的性质,可选择具体的实证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比较法、问卷调查、文献调查、抽样调查、心理测量、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等等。上述霍夫兰所做的宣传效果研究采用的是实验法。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他首先测量了被试的观点。一星期后,将被试分成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一个实验组只说一面,一个实验组两面都说,对控制组不进行宣传,再测量被试的观点。

5)            整理分析数据,检验假设

实证研究结论的可信度除了与所得数据的真实程度有关外,对数据的处理是否科学也极为关键。运用具体的实证方法得到的原始数据,要考虑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和统计口径的问题,必要时对一些变量数据还要加以折算,有时还要剔除某些极大或极小值。最后要对处理过的数据进行以数理统计方法为主的分析。目前在修辞学领域,大多数研究者所做的是“不依赖数据”的研究。少数成果用到数据,但对数据的处理又多停留在简单的数据罗列或计算百分比上。用统计方法,如“方差分析”、“t-检验”等处理数据的则极为少见。

整理分析数据,目的是用得到的结果来检验假设,做出接受或拒绝该假设的判断。霍夫兰的统计结果即证明了自己的假设。

6)对结论的讨论:探讨个案研究蕴涵的普遍意义

实证性研究最终要求从经验的层次上升到理论的层次。研究者应当将结果反馈到原有的基础理论体系中,说明假设的证实或证伪对现有理论的意义,探讨个案研究中所蕴涵的普遍价值。霍夫兰即通过宣传效果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态度改变的过程是复杂的,信息中的种种变量经常会和其它由社会因素构成的变量(如人的价值观)产生交互作用。

 

四.       结语

以上讨论了修辞学加强实证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应当指出的是,呼吁加强实证研究,主要是针对修辞学严重缺乏这一研究范式而发,并非要贬低思辨性研究。就方法的互补性而言,在社会学研究领域,已经有人提倡多元地使用方法的软性实证的原则,这同样适用于修辞学研究。

 

注释:

杨国璋等《当代新学科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P78

[]米歇尔·多布斯《美国对米洛舍维奇政治对手的指导》,《华盛顿邮报》20001211日,据新华社20001222日。

关于霍夫兰研究案例转引自卜卫《传播学实证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载《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年第2期。

参见武艳辉《浅议实证会计研究》,《金融会计》2001年第3期。

王毅《社会学方法的一种主张:软性实证——兼谈名著〈自杀论〉对社会研究方法的潜在启示》,《云南学术探索》1995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  卫.传播学实证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2

[2]岑运强.言语的语言学的界定、内容及其研究的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4).

[3]范会芳、蒋超.论社会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4).

[4]冯志芳.领导科学研究应注重实证方法[J].领导科学,1999,(12).

[5]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6]景怀斌、徐素琴.文化研究中若干理论问题的实证诠释[J].哲学动态,1996,(3).

[7]龙立荣、李晔.论心理学中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5).

[8]梁志峰.关于建立数理修辞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南华大学学报,2001,(2).

[9]孟昭勤、王一多.从思辨哲学的人性理论到人性研究的实证科学[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12).

[10]王立非.应用语言学统计研究方法的实证调查——态度与实践[J].外语研究,2001,(2).

[11]武艳辉.浅议实证会计研究[J].金融会计,2001,(3).

[12]袁方、王汉生.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3]张向东.在重大现实问题的实证研究中加强社会学科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8,(3

[1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  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鸣谢:本文写作幸得李胜梅教授帮助、曹德和博士指正,研究生杜宝莲协助统计,谨致谢忱!

 

(原载《修辞学习》2004年第3期)